太阳病杂疗法第七

摘要:《千金翼方》,桂枝加桂汤,小便不利,小建中汤,桂枝汤,五苓散,太阳病,建中汤,伤寒,甘草,大枣,大黄,桂枝,发热,结胸,生姜,中风,脉浮,小便,烦躁,寒热,血室,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而吐,此为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结胸闷中。)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一枚,擘)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温服一升。呕家不可服,以甘故也。

伤寒脉浮,而医以火迫劫之,亡阳,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方∶桂枝 生姜(切) 蜀漆(各三两,洗去腥)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方∶桂枝(五两) 芍药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泻奔豚气也。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桂枝(一两) 甘草 龙骨 牡蛎(各二两,熬)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伤寒,加温针,必惊。

太阳病六七日,出表证续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坚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者,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须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汤方∶大黄(二两,破六片)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熬) 虻虫(去足翅,熬) 水蛭(各三十枚,熬)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抵当丸方∶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五枚,去皮尖,熬) 虻虫(去足翅,熬) 水蛭(各二十枚,熬)

上四味,捣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取一丸,取七合服, 时当下,不下更服。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虚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柴胡汤门。)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了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当自愈。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而烦,其背微恶寒,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方∶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又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qianjinyifang-12-7-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桂枝

    ;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柳桂;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出自《唐本草》。 …… [全文]

  •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

    桂枝3两(去皮),芍药4两,甘草2两(炙),人参3两,大枣12枚(擘),生姜4两。;益不足之血,散未尽之邪。温补其营卫。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脉沉迟,或痹,或四肢拘挛、心下痞塞者。;桂枝加芍药生 …… [全文]

  •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形似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 …… [全文]

    《伤寒杂病论》

  • 桂枝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症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 …… [全文]

  • 桂枝

    【本经】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 …… [全文]

    《长沙药解》

  • 伤寒中风方九首

    (臣亿等按伤寒论伤寒中风自是两疾,今云伤寒中风非。) 病源中风伤寒之状,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 太阳中风以火劫发其汗,邪风被火热, …… [全文]

    《外台秘要》

  • 芍药

    【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 …… [全文]

    《长沙药解》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牡蛎五两(熬,味酸咸) 龙骨四两(味甘平) 大枣十二枚(掰) 蜀漆三两(洗去腥,味辛平)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 …… [全文]

    《伤寒论》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十二 太阳一百三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汗多亡阳,君火飞腾,神魂失归,是以惊生。浊气上逆,化生败浊,迷塞心宫,是以狂作。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 …… [全文]

    《伤寒悬解》

  •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大枣(十一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桂枝汤倍芍药而加胶饴也 …… [全文]

    《伤寒寻源》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方言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