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杂治法第二

摘要:《千金翼方》,寒热往来,咳逆上气,手足逆冷,款冬花,麦门冬,干地黄,紫石英,五味子,饮食,甘草,知母,大枣,大黄,麻黄,人参,白术,茯苓,黄连,紫菀,半夏,生姜,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气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主极羸,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竹叶(切,一升) 小麦(半升) 甘草(炙) 黄芩 栝蒌根 泽泻 知母 人参 茯苓白术 大黄(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切) 麦门冬(二两,去心) 桂心(二铢) 半夏(二两,洗)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麦、竹叶取四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治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方∶大黄 黄芩(各一两) 栝蒌根(三分) 甘草(炙) 牡蛎(熬) 人参(各半两) 桂心(二两) 龙骨 凝水石 白石脂(各半两) 滑石(二两,碎) 硝石(半两)

上十二味, 咀,加紫石英半两,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三合,一日令尽。

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 乳若吐,不欲食方∶干地黄(四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五味子(半升) 大黄(一两) 硝石(一两) 蜜(半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硝石、蜜更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一升许出。儿大者服五合。

主小儿咳逆喘息如水鸡声方∶射干(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紫菀(一两) 甘草(一两,炙) 桂心(五寸)半夏(五枚,洗去滑) 生姜(一两,切) 大枣(四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纳蜜半斤,更煮一沸,饮三合,日三服又方∶半夏(四两,洗) 桂心(二两) 生姜(二两,切) 紫菀(二两) 细辛(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炙) 蜜(一合) 款冬花(二合)右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去滓,纳诸药,更煮取一升五合。五岁儿饮一升,二岁儿服六合,量大小加减之。

治小儿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咳出臭脓。亦治大人。

烧淡竹沥,煮二十沸。小儿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

主小儿大人咳逆上气方∶杏仁(三升,去尖皮两仁,熬令黄)

上一味,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纳杏仁,捣令强,更纳一分捣之如膏,又纳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之。咽汁多少,自在量之。

治小儿火灼疮,一身皆有如麻子小豆戴脓、乍痛乍痒热方∶甘草(生用) 芍药 白蔹 黄芩(各三分) 黄连 黄柏(各半两)

上六味,捣筛,以白蜜和涂上,日再。亦可作汤浴之。(《千金》有苦参。)治小儿火疮方∶熟煮大豆,浓汁温浴之。亦令无瘢。

又方∶以蜜涂之,日十遍。

主小儿头面热疮方∶苦参(八两) 大黄(三两) 蛇床子(一升) 芍药(三两) 黄芩(二两) 黄柏(五两) 黄连(三两) 菝 (一斤)

上八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洗之,日三度,大良。(《千金》治上下偏身生疮。)又方∶大黄 黄芩 黄柏 泽兰 矾石 石楠(各一两) 戎盐(二两) 蛇床子(三合)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以絮纳汤中洗拭之,日三度。

又方∶熬豉令黄,末之,以敷疮上。不过三度,愈。

治二百日小儿头面疮起身体大热方∶黄芩(三分) 升麻(一两) 柴胡(一两,去苗) 石膏(一两,碎) 甘草(二分半,炙)大黄(三两) 当归(半两)

上七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多煮洗疮佳。

治小儿身体头面悉生疮方∶取榆白皮灼令燥,下筛,酢和,涂绵覆上,虫出自瘥。

治小儿手足身体肿方∶以小便温暖渍之良。

又方∶并治瘾疹∶巴豆(五十枚,去心皮)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绵纳汤中拭病上,随手减。神良。

治小儿风疮瘾疹方∶蒴 (一两) 防风(一两) 羊桃根(一两) 石楠(一两) 茵芋(一两) 茺蔚(一两) 矾

上八味,切,以酢浆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纳矾石,煎令小沸,温浴之。(《千金》有秦椒、苦参、蛇床、枳实、升麻,为十三味。)治小儿丹数十种皆主之。拓汤方∶大黄(一两) 甘草(一两,炙) 当归(一两) 芎 (一两) 白芷(一两) 独活(一两)黄芩(一两) 芍药(一两) 升麻(一两) 沉香(一两) 青木香(一两) 芒硝(三两) 木兰皮(一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纳芒硝令烊,以绵 汤中,适寒温,拓之,干则易,取瘥止。

治小儿丹发方∶生慎火草捣绞取汁以拭丹上,日十遍,夜三四。

治小儿丹肿方∶枣根 升麻 白蔹 黄柏 黄连 大黄 栀子 甘草(生用,各二两) 生地黄汁(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七升,去滓,纳地黄汁煎三沸,以故帛两重纳汤中,以拓丹上。小暖即易之,常令温。

主丹疹入腹杀儿方∶泽兰 芎 附子(炮,去皮) 莽草 本 细辛 茵芋(各半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服此汤,然后作余汤洗之。

治小儿半身皆红赤,渐渐长引者方∶牛膝 甘草(生用)

上二味,细锉,各得五升,以水二斗煮取三五沸,去滓,和灶下黄土涂之。

治小儿头发不生方∶取楸叶中心捣绞取汁涂之,生。

治小儿秃疮无发苦痒方∶野葛(一两,末) 猪脂 羊脂(各一两)

上三味,合煎略尽令凝,涂之,不过三,数敷即愈。

治小儿秃疮方∶取雄鸡矢、陈酱清和,洗疮了,敷之三两遍。瘥。

治小儿白秃方∶取芫花末、腊月猪肪,脂和如泥,先以灰汁洗拭,涂之。日二遍。

治小儿头疮方∶胡粉(一两) 黄连(二两)

上二味,捣为末,洗疮去痂,拭干敷之即愈。发即如前再敷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qianjinyifang-14-2-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寒热往来

    凡寒热往来无定期,其有定期者,疟也。巢氏曰∶风邪外客于皮肤,而痰饮内渍于腑脏,致令血气不和,阴阳更相乘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之气,为邪所乘,邪与正相干,阴阳交争,时发时止,则寒热往来也。《全生指 …… [全文]

    《证治准绳·幼科》

  • 大黄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 …… [全文]

  • 寒热往来

    论曰寒热往来者,阴阳虚实更胜也。夫阴实生内寒,阳虚生外寒,皆为阴胜阳,阳实生外热,阴虚生内热,皆为阳胜阴,阴阳相胜,故寒热互作而往来。治法宜使阴阳和平,气无相胜,则病可愈。 治寒热往来,夜卧盗汗,四 …… [全文]

    《圣济总录》

  • 往来寒热

    □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症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 …… [全文]

    《医学纲目》

  • 大黄

    【本经】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泻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治燥 …… [全文]

    《长沙药解》

  • 往来寒热

    〔郭〕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 …… [全文]

    《女科证治准绳》

  • 往来寒热

    〔郭〕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 …… [全文]

    《证治准绳·女科》

  • 治往来寒热

    □ 〔《灵》〕荣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寿夭刚柔篇) □ 〔仲〕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伤寒。 …… [全文]

    《医学纲目》

  • 往来寒热

    小柴胡汤(仲景) 治伤寒四五日,往来寒热,胸满心烦喜呕,风温身热,少阳发热。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 [全文]

    《证治准绳·类方》

  • 寒热往来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寒热往来候∶风邪外客于皮肤,而内痰饮渍于脏腑,致令血气不和,阴阳更相乘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之气为邪所乘,邪与正相干,阴阳交争,时发时止,则寒热往来也。 张涣论∶小儿内有痰饮, …… [全文]

    《幼幼新书》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方言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