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四逆汤

摘要:《医方考》,茵陈四逆汤,炙甘草,四逆汤,本草,自汗,甘草,茵陈,寒热,湿热,附子,干姜,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茵陈(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一两)

发黄,脉沉而迟,肢体冷逆,腰以上自汗者,此方冷服。

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于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ifangkao-8-7-9-0

Loading...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茵陈四逆汤

    茵陈(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一两) 发黄,脉沉而迟,肢体冷逆,腰以上自汗者,此方冷服。 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 …… [全文]

    《医方考》

  • 发黄

    《内经》发黄,分上中下三条。有谓目黄曰黄胆;有谓黄胆暴病久逆之所生者,及少阴厥阴司天之政溽暑皆发黄胆,悉是上焦湿热也,宜用一清饮等宣发;有谓食已如饥曰胃疸,与脾风发痹、腹中热出黄者,有脾脉搏坚而长其色 …… [全文]

    《伤寒大白》

  • 干姜

    干姜以母姜去皮依法造之,色黄白而气味辛温,体质坚结,为温中土之专药,理中汤用之,正如其本量。其性散不如守,故能由胃达肺而无泄邪、出汗、止呕、行水之长。炮黑亦入肾,而无附子乌头之大力。凡仲圣方用干姜,总 …… [全文]

    《本草思辨录》

  • 茵陈

    茵陈,味苦、辛,气微寒,阴中微阳,无毒。入足太阳、少阳之经。专治瘅症发黄,非黄症,断不可用。果是真黄病,可用之为君。但黄症又不同,有阴黄、阳黄,有热黄、寒黄、燥黄,有血黄、气黄之殊,不可不辨。世人一见 …… [全文]

    《本草新编》

  • 自汗

    □ 〔《素》〕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全文见五脏。)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别论 阳气入内,加于阴气也。凡伤寒始病脉浮,至汗出则沉入内,加于阴也。) □ 〔垣〕表虚自汗,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 …… [全文]

    《医学纲目》

  • 自汗

    桂枝汤 治伤寒脉浮,自汗恶寒。(方见伤湿。) 术附汤 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方见心痛。) 防己黄 汤(见身重。) 当归六黄汤(见盗汗。) 黄 建中汤 治血气不足,体常自汗。 黄 桂(各一钱半) …… [全文]

    《证治准绳·类方》

  • 自汗

    小儿表虚, 自汗,古法主玉屏风散(如蜜炙黄 、防风、土炒白术等味)。 若恶寒冷,阳气虚也,古法主桂枝汤(如白芍、桂枝、炙甘草)。加炙附子,引用姜、枣。 阳明里实。蒸蒸自汗。古法主白虎汤(如 石膏、 …… [全文]

    《儿科萃精》

  •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 …… [全文]

  • 干姜

    【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 …… [全文]

    《长沙药解》

  • 干姜

    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嗽、下利厥冷、烦躁腹痛、胸痛腰痛。 【考证】 大建中汤证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 苓姜术甘汤证曰∶身体重、腰中冷。又云∶腰以下冷痛。 半夏干姜散证曰∶干呕吐逆、吐 …… [全文]

    《药征》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