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

摘要:《医学集成》,大承气汤,肾气丸,承气汤,麻黄汤,疏凿饮,四苓散,五加皮,三拗汤,归脾汤,左归饮,右归饮,石膏,秦艽,利水,风湿,阳水,甘草,五加,麻黄,阴水,茯苓,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清臣曰:此证专主脾肾,以气、水、虚、实四字括之。又以风肿、湿肿、阳水、阴水四证尽之。按之无凹易起者,气也;按之有凹难起者,水也。实宜消导,虚易温补。如担延日久,背平脐翻,肌肤出水,不可救药。又曰:肿由腹而散四肢,易治;由四肢而归腹,难治。男从下肿上,女从上肿下,皆属坏证。

上肿属风,宜发汗,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或麻黄汤,加羌、防、葱、姜。

下肿属湿,宜利水,四苓散,加通、前、滑、草。或七正散。

通身肿,属风湿两伤,宜汗利兼施。轻者宜和解,导水汤:焦术、茯苓、泽泻、陈皮、腹皮、桑皮、麦冬、紫苏、槟榔、砂仁、木瓜、木香。重者宜峻攻,疏凿饮:羌活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ixuejicheng-9-13-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龙沙、狗骨、卑相、卑盐;内服:煎汤,1 …… [全文]

  • 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 …… [全文]

  • 麻黄

    邹氏疏麻黄云∶麻黄之实,中黑外赤,其茎宛似脉络骨节,中央赤,外黄白。实者先天,茎者后天。先天者物之性,其义为由肾及心;后天者物之用,其义为由心及脾肺。由肾及心,所谓肾主五液,入心为汗也;由心及脾肺,所 …… [全文]

    《本草思辨录》

  • 麻黄

    【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 …… [全文]

    《中药学》

  • 麻黄

    【本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 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 …… [全文]

    《长沙药解》

  • 麻黄

    (隰草)发寒入太阳膀胱无汗 麻黄(专入膀胱。兼入肺)。辛温微苦。中空而浮。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阳为六经外藩。总经络而统营卫。其经之脉起目 。上脑下项。循肩挟脊抵腰。行于身后。故凡寒入是经。其症必见头 …… [全文]

    《本草求真》

  • 麻黄

    麻黄,味甘、辛,气寒,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太阳经,手太阴本经、阳明经。荣卫之药,而又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祛风散邪,理春间温病,消黑斑赤痛,祛荣寒,除心热头痛,治夏秋寒疫。虽 …… [全文]

    《本草新编》

  • 麻黄

    轻,发汗 辛温微苦(僧继洪曰∶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性热,故过服泄真气)。入足太阳(膀胱),兼走手少阴、阳明(心、大肠)而为肺家专药。能发汗解肌,去营中寒邪、卫中风热。 调血脉,通九窍,开毛 …… [全文]

    《本草备要》

  • 麻黄

    轻、发汗. 辛苦而温.(僧继洪云∶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性热可知.)入足太阳.(膀胱.)兼走手少阴阳明.(心、大肠.)而为肺家专药.能发汗解表.去营中寒邪.疏通气血.利九窍.开毛孔.治伤寒头痛.恶 …… [全文]

    《本草从新》

  • 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色道麻、结力根[蒙古];2~9g。;(1)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 …… [全文]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