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瘤

摘要:《证治准绳·疡医》,牛蒡子,龙胆草,白头翁,白芷,当归,连翘,玄参,白蔹,海藻,杏仁,脓血,肝经,肉瘿,血瘤,藿香,通草,赤脉,灵枢,坚硬,桂心,小麦,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灵枢》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疾前二字,衍文也。筋当作结)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为肠瘤。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居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刺节真邪篇》。 此皆虚邪中人为病,弗去而久留着,故积岁累月而成疽瘤也。)

《三因》云∶瘿多着于肩项,瘤则随气凝结,此等皆年数深远,浸大浸长,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者,名曰肉瘿。筋脉露结者,名曰筋瘿。赤脉交结者,名曰血瘿,随忧愁消长者,名曰气瘿。五瘿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瘿则有六,骨瘤、脂瘤、气瘤、肉瘤、脓瘤、血瘤,亦不可决溃,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

唯脂瘤,破而去其脂粉则愈。 丹溪云∶服瘿瘤药,先须断浓味。

治瘿瘤通用。

海藻(洗晒) 川芎 当归 官桂 白芷 细辛 藿香 白蔹 昆布(洗晒) 明矾( ,各一两) 海蛤( ) 松萝(各七钱半)

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咽下。

治瘿瘤结硬。

通草(二两) 杏仁(去皮尖,研) 牛蒡子(各一合) 昆布(洗) 射干 诃梨勒 海藻(洗,各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日三。

治颈下,卒结核渐大,欲成瘿瘤。

上用海藻,洗去咸一斤,酒二升,渍一宿,取一二合饮之,酒尽,将海藻曝干,捣末。酒调一钱匕,日三,即瘥。如浸,用绢袋盛了浸,春夏二日,秋冬三日。

治气瘿,气瘤。

白头翁(半两) 昆布(十分,洗) 通草 海藻(洗,各七分) 连翘 玄参(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蔹(六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用酒送下,忌蒜、面、生葱,猪、鱼。

治肝经瘿瘤。

海藻 昆布(各二两) 小麦(四两,醋煮,炒干),龙胆草(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白汤送下,并噙化咽之。

在颈项间,皮宽不急,累累而垂者是也。宜破结散、消 丸、海藻丸、昆布丸,黄药酒、藻药散,兼以针灸法同施,方有效;及常服复元通气散、蜡矾丸,自然缩小。

治颈下卒生结囊,欲成瘿。

木通 松萝 桂心 蛤蚧(酥炙) 白蔹 琥珀 海藻(洗) 昆布(洗,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菖蒲(二两) 海蛤 白蔹 续断 海藻 松萝 桂心 倒挂草 蜀椒 半夏(各一两)

神曲(三两) 羊靥(百枚)

上为细末。以牛、羊脂髓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噙化服。

槟榔 昆布 海藻(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含咽化下。

治气瘿。

海藻(酒洗,一两) 黄药子(二两,万州者佳)

上为末。置掌中,以舌时时舐,以津咽下。消三分之二止药。先须断浓味,戒酒色。

(按∶《本草》黄药子,主诸恶肿,疮 。《斗门方》以浸酒,疗项下瘿气。《医学纲目》及丹溪,误作黄柏,盖柏、药字相近,又误柏为连,则其失愈远矣。)

治气瘿。

海藻 昆布(各酒洗,晒干)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杏核大。稍稍咽汁,又用海藻洗净,切碎,油醋熟,作常菜食之。

治瘿气。

海藻(酒洗) 海带(酒洗) 昆布(酒洗) 海马(酒炙) 海红蛤 石燕(各 ) 海螵蛸(各一两)

上为末,清茶下。兼服含化丸,兼灸,相济以收全功。

治瘿气。

海藻 海蛤( ) 海带 昆布 瓦龙子( ) 文蛤(即花蛤,背有斑文) 诃子(去核) 五灵脂(各一两) 猪FS (十四个,焙干,另研)

上为末,炼蜜丸。临卧含化,时时咽下。兼灸法,以助丸功。

治瘿气。

海藻 海带 昆布 夏枯草 木通(各一两) 诃子 薄荷(各五钱) 杏仁(少许)

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用一丸,噙化。兼灸,以泄瘿气方效。

治忽生瘿疾及一二年者。

上用万州黄药子三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加一倍。以无灰酒一斗,投药在内,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伏时停。待酒冷即令患者时时饮一盏,勿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常把镜自照,觉消则停饮,不尔,令人项细也。用火时,不可多,惟烧酒气香出,瓶头有津,即止火不待经宿也,已验如神,忌毒食。

治瘿气,去风火郁滞,散痰气壅结。

防风 荆芥 黄连(酒炒) 昆布 海藻 海粉 羌活 升麻 连翘 青皮 胆星 贝母牛蒡子(炒) 夏枯草 沉香 香附子 抚芎 黄芩(酒炒)

上薄荷煎服,或末、或丸俱可。痰多加南星、半夏,又宜灸天突穴,为妙。

海藻(洗) 草龙胆 海蛤 通草 昆布 矾石(枯) 松萝(各三分) 麦面(四分) 半夏 贝母(各二分)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毒物。十日知,二十日愈。

治三种瘿。

海藻(洗) 海带(洗) 昆布 雷丸(各一两) 青盐 广术(各半两)

上为细末。陈米饮丸,如榛子大,噙化。以炼蜜丸,亦好。

海带(洗) 海藻(洗) 海蛤 昆布(以上四味,皆焙) 泽泻(炒) 连翘(以上各等分) 猪靥羊靥(各十枚,猪、羊靥即猪羊外肾,乃囊中之卵也)

上为末,蜜丸如芡实大。临卧,噙化一、二丸。忌油腻物。

偏医瘿气,无不瘥。

猪羊靥(十对,暖水洗去脂膜后,晒干,杵为细末) 海藻(洗) 海带(各二两,洗) 丁香 木香琥珀(研) 麝香(研,各二钱半) 真珠(研,半两)

上件,先将丁香、木香、海藻、海带杵为细末。入下项药末,合和再研细,重罗过。

每服一钱,热酒一盏,调服。夜卧服垂头而睡。若在室男女,十服必效;如男子、妇女患者,一月见效,有胎不可服。

治瘿气,久不消。

海藻(洗) 贝母 青皮 陈皮(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食后,噙化一丸效。

治气瘿。

上用针砂浸于水缸中,平日饮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换针砂,服之半年,自然消散。

治瘿气结肿,胸膈不利,宜服。

昆布(洗) 海藻(洗) 松萝 半夏(汤泡) 细辛 海蛤(细研) 白蔹 甘草(炙,各一两) 龙胆草 土瓜根 槟榔(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治瘿气胸膈壅塞,颈项渐粗,宜服此方。

商陆 昆布(洗,各二两) 射干 羚羊角(镑) 木通 海藻(洗)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各一两) 牛蒡子(一两半,微炒)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瘿气神验方琥珀 桔梗(各半两) 乌 鱼骨 昆布(洗,各一两) 赤小豆(酒煮熟,焙) 小麦(酒煮,各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小弹大,绵裹一丸,常噙咽津。

治瘿疾,不问年岁极验。

沉香 木香 橘红(四两) 猪靥子(生于豚猪项下) 珍珠(四十丸粒,砂锅内泥封口, 过丝,一枚如枣大,取四十九)

上为末。每服一钱,临卧,冷酒调搽,徐徐咽下,轻者三五服;重者一料,全愈。修合用除日效。忌咸、酸、油腻、涩气等物。

六瘤者,随气凝结皮肤之中,忽然肿起,状如梅李,皮软而光,渐如杯卵。若发肿都软,不痛者血瘤。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气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脓。诸癃瘤、疣赘等,至年衰皆自内溃,治于壮年,可无后忧。按之推移得动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者,不可取也,瘤无大小,不量可否而妄取之,必妨人命。俗云∶瘤者留也,不可轻去,不为无理。 治法∶先以铁罐膏,点瘤顶上令肉黑腐,不痛,方可以刀剪去黑腐,又以药涂,令肉腐溃,又可剪之,又涂又剪,瘤根去尽为度,若怕针刀者,却以井金散涂之,令肉黑极,十分腐烂,方可用刀剪之、刮之。若稍有些肉不黑尽,恐肉未死;肉未死血亦未死,血未死则不可剪刮,恐血来多,致有昏晕之失。其肉十分黑极,十分腐烂,推得动者,此肌肉死也,肌死则血死。其血死乃可剪刮无妨,虽血瘤、肉瘤取之亦无妨也。小瘤取之即愈,大瘤取之有半载肌肉麻痹也,宜服养气血药,久之自愈。

《内经》云∶肝统筋而藏血,心裹血而主脉,脾主肉而统血,肺主气而司腠理,肾统骨而主水。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其自筋肿起,按之如箸,久而或有血缕,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黄丸,四物、山栀、木瓜之类。若劳役火动,阴血沸腾,外邪所搏而为肿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engzhizhunshengyangyi-9-22-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三、五味之走各有所病

    (灵枢五味论 全)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窿;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 心。余知其然也, …… [全文]

    《类经》

  • 五脏各有所司

    夏禹铸曰∶心乃一身之主,通身皆心司之,专主血,专司神,(如惊悸不安,属心虚。)泪(无因而泪者,心热也。)茎(阳物也,肿者心热也。)汗,(身瘦不动而汗者,心虚也。)以上有病,俱从心治。 涂蔚生曰∶汗者 …… [全文]

    《推拿抉微》

  • 邪气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虽三部,至于淫 ,不可胜数。(百病治生,无非外感内伤,上中下三部之分也,至其浸淫流 ,则变有不可胜数矣。)然风雨寒热,不得 …… [全文]

    《医经原旨》

  • 津液

    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浓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何也?(五液者,阴精之总称也,溺、汗、泣、唾、水,故名为 …… [全文]

    《医经原旨》

  • 津液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六第三十六《五癃津液别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三。 黄帝问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 …… [全文]

    《黄帝内经太素》

  • 用药例丸散汤膏各有所宜

    药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 丸者,缓也,作为丸粒也,不能速效, …… [全文]

    《寿世青编》

  • 二十四、六腑之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荥输所入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五脏六腑皆有五 ,五 之所入为合,即各经之合穴也。然手之三阳,复有连属上下、气脉相通者,亦谓之 …… [全文]

    《类经》

  • 四、经脉之病,以痛为输,疗效卓著。

    十二经筋是随着十二经脉分布的,它循行于体表而不入内脏,故其发病症状偏于筋肉方面。杨上善说:“经筋是阴阳气之所资,邪入肌腠,袭筋为病,不能转输,遂以病居痛处为输穴”。父亲在临床上对于经筋之病常用“以痛为 …… [全文]

    杨依方

  • 药剂丸散汤膏各有所宜不得违制

    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 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去急病用之。膏者,熬成稠膏也。 …… [全文]

    《古今医统大全》

  • 衍文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动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按∶脉按之来缓,时一 …… [全文]

    《医述》

赞助商链接
目录

《证治准绳·疡医》

编著/作者: 王肯堂

更新日期:2021年7月6日

《证治准绳·疡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内科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