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伤寒明理论》 目录
共 [75] 篇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伤寒明理论》

    伤寒著作。四卷。金·成元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 …… [全文]

    《中医词典》z~其他

  • 《伤寒明理论》

    伤寒著作。四卷。金·成元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 …… [全文]

    《中医词典》r~s

  • 伤寒

    (仲景一书前辈发明甚详,愚不敢赘,姑举其略) 按仲景《伤寒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烈。此四时正气之序也。惟冬时严寒,去寒就温,不致于伤偶然触冒,名为伤耳。小儿在襁褓中,或长成而禀 …… [全文]

    《活幼心书》

  • 明理续论序

    昔朱肱奉议着《伤寒百问》,书成经进,授医博士。其书付监刊行。道遇豫章名医宋道方因就质之,宋为指驳数十条,肱罔然自失。由是书监不刊,事见《续易简方》。双钟李知先又为《歌括》、《八韵》二书,吾乡先辈例以为 …… [全文]

    《伤寒六书》

  • 伤寒

    ①病证名。⑴指广义的伤寒。为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包括多种外感热病在内。 ㈡指狭义的伤寒。特指外感 …… [全文]

    《中医词典》r~s

  • 《伤寒六书》

    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六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 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即名“琐言”,自非系统工作。 ②《伤寒 …… [全文]

    《中医词典》r~s

  • 《伤寒六书》

    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六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 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即名“琐言”,自非系统工作。 ②《伤寒 …… [全文]

    《中医词典》z~其他

  • 伤寒

    伤寒,一名卒病。卒,暴也,阴阳不和,卒暴为病。凡恶寒,发热,头痛,骨疼,呕吐,烦渴,皆伤寒也。 因内伤而伤寒者,病之至重者也。内伤伤寒,有性命之虞。治法一以温补元气为主,不效,更当大温补,毋发散虚其 …… [全文]

    《医学真传》

  • 伤寒

    【总括】伤寒之候有多般,一概推详便觉难;面目俱红时喷涕,气粗身热是伤寒。 【脉法】《难经》曰∶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浮涩而紧为伤寒。 伤寒伤风何以判,寒脉紧涩风浮缓。伤寒恶寒风恶风,伤风自汗寒 …… [全文]

    《幼科折衷》

  • 伤寒

    伤寒,予存其名,而无言也。自南阳立法以来,历代有人条论,各有可取。学人自当求之,岂待予言哉?然而善读仲景书者,不但能明经络,见症了如指掌,并可得其立方用意之妙。 故前人云∶能明《伤寒论》一书,非止能 …… [全文]

    《友渔斋医话》

赞助商链接
最近浏览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