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第二

摘要:《伤寒论》,阴阳,发热,喉痹,脉浮,腰痛,人体,三部,表里,累累,咽唾,针灸,血气,三焦,支饮,心痛,脱色,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若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

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

【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

【师曰】其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

【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

【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

【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

【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

【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

【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

【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

【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复,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

【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

【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脉属木,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shanghanlun-3-2-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张仲景论脉第一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在人体躬(《千金》作而行人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 …… [全文]

    《脉经》

  • 五脏脉所属第四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亦名人迎。) 肝部在左手关上。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 肺部脉法赞云∶ 心肝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 …… [全文]

    《备急千金要方》

  • 脉法一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营卫气血,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常经。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 …… [全文]

    《伤寒悬解》

  • 平脉法篇

    平脉者,平人不病之脉也。如四时平脉,五藏平脉,阴阳同等平脉之类是也。人病则脉不得其平矣。如四时太过不及,阴阳藏府,相乘相侮,及百病相错,生死不平之脉之类是也。平者又准之谓也。言诊者,诚能以诸平脉准诸不 …… [全文]

    《医宗金鉴》

  •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 …… [全文]

    《伤寒论》

  • 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

    仲景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营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 …… [全文]

    《仲景伤寒补亡论》

  • 平脉法第一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 【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 …… [全文]

    《伤寒杂病论》

  • 医学或问

    (凡五十一条) 或问∶医学源流,自轩岐以来,以医术鸣世,与夫着书立言,俾后人之可法者,几何人哉?请明以告我。曰∶予尝阅故学士宋公景濂之文而得其说矣,请陈如下∶夫《黄帝内经》,虽疑先秦之士根据仿而作之 …… [全文]

    《医学正传》

  • 伤寒杂病论

    杂病论卷第一 平脉法(上)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盛。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 …… [全文]

  • 二、百病始生邪分三部

    (灵枢百病始生篇 全)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 …… [全文]

    《类经》

赞助商链接
目录

《伤寒论》

编著/作者: 张仲景

更新日期:2021年7月7日

《伤寒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伤寒、金匮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