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方

摘要:《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十枣汤,泻心汤,甘草,大枣,人参,黄连,头痛,结胸,半夏,中风,脉浮,心烦,黄芩,恶寒,少阳,太阳,干姜,干呕,呕逆,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半夏半升(洗,辛平) 黄芩(苦寒) 干姜(辛热) 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 黄连一两(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温甘) 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脉浮而紧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shanghanlun-6-1-7-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辛平) 黄芩(苦寒) 干姜(辛热) 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 黄连一两(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温甘) 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 [全文]

    《伤寒论》

  • 黄连

    【本经】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 《伤寒》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 …… [全文]

    《长沙药解》

  • 黄芩

    【本经】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伤寒》 …… [全文]

    《长沙药解》

  • 干姜

    【本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 …… [全文]

    《长沙药解》

  • 半夏

    【本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谷。 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 …… [全文]

    《长沙药解》

  • 甘草

    【本经】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 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 …… [全文]

    《长沙药解》

  • 黄连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qu …… [全文]

  • 黄连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 …… [全文]

  • 干姜

    干姜以母姜去皮依法造之,色黄白而气味辛温,体质坚结,为温中土之专药,理中汤用之,正如其本量。其性散不如守,故能由胃达肺而无泄邪、出汗、止呕、行水之长。炮黑亦入肾,而无附子乌头之大力。凡仲圣方用干姜,总 …… [全文]

    《本草思辨录》

  • 大枣

    大枣色赤味甘,为火土合德,甘中带辛,其木多刺,则微兼乎金,故能安中润液而通九窍。通九窍之效,非如细辛木通速而易见,以火金之用为土德所掩也。 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甘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 …… [全文]

    《本草思辨录》

赞助商链接
目录

《伤寒论》

编著/作者: 张仲景

更新日期:2021年7月7日

《伤寒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伤寒、金匮
《伤寒杂病论》(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