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连外肾俱肿。 经曰∶手太阳小肠经。 又曰∶是经多血少气。 又曰∶未时气血注于小肠。 《人门》曰∶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秽自胃之下口,传入于小肠上口,自小肠下口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上口,滓秽入大肠上口。 《难经》曰∶小肠大肠会,谓之阑门,言由关阑分隔也。 《灵枢》曰∶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 又曰∶心应脉,皮浓者脉浓,脉浓者小肠浓。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波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小肠结也。 又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 又曰∶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睾,阴丸也。)时窘之候,当耳前热。 又曰∶小肠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也。 《内经》曰∶小肠为泄。 《入门》曰∶小肠有气则小腹痛;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茎中痛。 又曰∶小肠者,心之腑也;有病宜通利,用导赤散、赤茯苓汤。 《脉经》曰∶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溺血属小肠、膀胱经。 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小腹急满,为小肠水。 补∶牡蛎、石斛。 泻∶葱白、木通、紫苏、荔枝核。 温∶大茴香、小茴香、乌药
《疡医大全》
小肠后附于脊,前附于脐上,左回叠积十六曲。小肠上口,在脐上二寸近脊,水谷由此而入。复下一寸,外附于脐,为水分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引经报使,用 本、黄柏。未时气血注于小肠。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在手小指外侧端。〕循手外廉出踝中,直循臂骨肘内侧,上循外后廉行,直过宥解绕胛,交肩下入缺盆内,遂络心宫循咽喉,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颊,目锐 过却入耳,〔目外角为目锐 。〕一支循颊走目下,抵鼻上至目内 。〔目内角为目内 。〕斜络于颧太阳接。
《顾松园医镜》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后附于脊,前附于脐,上左回叠,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小肠上口,在脐上二寸近脊,水谷由此而入,复下一寸,外附于脐,为水分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是经多血少气。 《难经》曰∶小肠重二斤十四两。(李士材)
《医述》
六腑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进一步消化,把饮食中那些精华养料吸收后,通过脾的运化,滋养全身,并将消化后糟粕样的化物传送到大肠,而其中的水液则通过其他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故小肠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很重要的分清别浊的作用。饮食的精华和糟粕,主要通过小肠的消化作用来加以分别。另外,小肠经和心经相表里,心经有热可以移到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等症候。
《中医名词词典》
胃运送食物到第一段小肠即十二指肠。经幽门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物量受小肠消化能力的调节。若食物已充满,则十二指肠会发出信号使胃停止排空。 十二指肠接受来自胰腺的胰酶和来自肝脏的胆汁。这些消化液通过奥迪括约肌的开口进入十二指肠,它们在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通过蠕动来搅拌食物,使其与肠的分泌液混合,也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十二指肠最开始的10cm左右表面光滑,其余部分都有皱褶、小突起(绒毛)和更小的突起(微绒毛)。它们显著地增加了十二指肠表面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位于十二指肠以下的其余小肠分为两部分,即空肠和回肠,前者主要负责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样,肠表面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所形成的巨大表面积使其吸收功能大大增强。小肠壁血供丰富,它们运载着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到达肝脏。肠壁分泌的粘液能润滑肠道及其内容物,水分能帮助溶解食物片段。小肠还释放小量的酶以消化蛋白、糖和脂肪。 肠内容物的稠度随其在小肠中的运行而逐渐改变。在十二指肠时,肠液被迅速泵出以稀释胃酸。当肠内容物经过下段小肠时,由于水、粘液、胆汁和胰酶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稀薄。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大多数小肠肿瘤是非癌性的。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癌、淋巴瘤和类癌。 非癌性肿瘤 小肠良性肿瘤包括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和平滑肌瘤。大多数良性肿瘤不会引起症状。但是,较大的肿瘤可引起便血,或者,如果肿瘤使某一肠段套入另一肠段,可发生肠绞窄(此病称为肠套叠)。 当病人的症状提示肿瘤可能位于小肠的始段或末端时,可使用内镜观察,寻找肿瘤,并取活检标本作显微镜检查。钡剂造影X线检查能显示整个小肠及肿瘤的轮廓。动脉造影X线检查可用于小肠,尤其是如果肿瘤正在出血时更能检查出来。与此类似,放射性锝注射到动脉后,在X线下可以观察到它是否溢出肠腔之外,如此可定位肿瘤出血。出血定位后,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小的肿瘤可以通过内镜电切术、热消融或激光治疗术来治疗。对大的肿瘤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的一种浸润类型主要发生于非洲人、器官移植病人和艾滋病病人。可在肠道任何部位发病,但通常开始于胃、小肠或大肠远端。虽然病人常无症状,但也可出现粪便中含蛋白质和血以及腹泻。一部分肠段可套入另一肠段,引起肠梗阻并阻断血供,引起急腹症。卡波西肉瘤也可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紫红色斑点。 当高危人群出现症
①人体解剖结构名。六腑之一。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别清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食糜在小肠再经过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营养全身,糟粕归大肠,水液归于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医学入门》:“小肠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传化,下达膀胱,泌别其清浊宣通。” ②推拿部位名。其位置各家所指不同。《幼科推拿秘书》谓位于小指尺侧边缘一线;《小儿推拿广意》谓位于中指近端指骨的腹面;《幼科铁镜》谓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
《中医词典》x~y
小肠者。心之腑也。两旁二十六穴。出甲乙经。 小肠出于少泽。少泽者。金也(一名少吉。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手太阳脉之所出也。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于前谷。前谷者。水也(在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留也。为荣。春三月宜灸之)。注于后溪。后溪者。木也(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注也。为俞。夏三月宜灸之)。过于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过也。为原)。行于阳谷。阳谷者。火也(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者中。手太阳脉之所行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者。土也(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手太阳脉之所入也。为合。秋三月宜灸之)。 少泽(一名少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者中。灸一壮。主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胁痛。咳嗽。螈口干。颈痛不可顾。 疟寒热)。 前谷(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者中。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耳鸣寒热颔肿不可以顾。喉痹劳瘅。小便赤难。咳衄。胸满。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目眩。泺泺。肩胛小指痛。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鼻不利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
《普济方·针灸》
生理学名词。指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承受从胃中来的、经过初步消化的饮食,进行分别清浊。《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脏腑惊证之一。《小儿病源方论》:“小肠惊,夜啼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