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实热,阳气伏邪,胁痛,忿忿悲怒,发热喘逆满闷,目痛视物不明,狂悸非意而言,乍宽乍急,所作反常。 前胡(去苗) 柴胡 秦皮(去粗皮) 细辛(去苗) 栀子仁 黄芩 升麻 蕤仁 决明子(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两盏,苦竹叶、车前叶各五片,煎至盏半,纳药再煎至八分,去滓,入芒硝一钱匕,煎熔,不以时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防风 大黄 茺蔚子 黄芩 黑参 桔梗 芒消各30克;治风热入眼,致患鹘眼凝睛外障,初起痒痛泪出,眼珠难以回转,不辨人物者。;每次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食后去滓温服。;每次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食后去滓温服。;《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上药研末。;
治眼赤漠漠不见物,息肉生。 柴胡 芍药 大黄(各四两) 决明子 泽泻 黄芩 杏仁(各三两) 升麻 枳实 栀子仁竹叶(各二两) 上十一味 咀。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热多体壮,加大黄一两;羸老,去大黄,加栀子仁五两。 卷六上七窍病上目病第一治眼风赤暗方。 前胡 芍药(各四两) 生地黄(十两) 芒硝 黄芩 茯苓 白芷 枳实(各三两) 人参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诸药,煮取三升半,分三服洗肝干蓝煎方治肝热不止,冲眼,眼 赤,赤脉息肉痛闭不开,热势彭彭不歇,及目睛黄。 干蓝 车前叶 苦竹叶(各三升) 细辛 秦皮 蕤仁 栀子仁 芍药(各三两) 决明子(四两) 升麻(二两) 上十味 咀。以水二斗,先煮干蓝、车前、竹叶,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须利,加芒硝二两。
《备急千金要方》
鹘眼凝睛睛突定,目珠胀硬痛难当,积热上冲脑热注,外用摩风针血良,内服泻肝汤桔蔚,柴防芩黑共硝黄。 【注】鹘眼凝睛之证,睛突于外,不能动转,坚硬高努如鹘眼,胀满疼痛难忍。此积热上冲,脑中风热,壅注于目所致。宜先用金针出血泻毒,外敷摩风膏,内服泻肝汤。 摩风膏(方见卷末) 泻肝汤方 桔梗 茺蔚子 柴胡 防风 黄芩 黑参 芒硝 大黄(各等分) 上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眼科心法要诀》
人指甲、血余。;长肉收口。主梅杨结毒。;日敷患处。初发时,每日五鼓时取服三黄丸4钱,以热陈酒送下,醉盖被取汗;或以泻肝汤每日早晚轮服。;日敷患处。初发时,每日五鼓时取服三黄丸4钱,以热陈酒送下,醉盖被取汗;或以泻肝汤每日早晚轮服。;《外科全生集》卷四;上置瓦上炙存性,研细末,每两药粉加麝香1钱,再研匀细。;
病证名。系指目如骶鸟之眼珠突出而定睛不转之病证。见《银海精微》,又名骶眼凝睛外障、鱼睛不夜。多因风热毒邪壅阻,眼络滞涩所致。治宜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方用泻肝汤或泻心汤。外贴摩风膏。
《中医词典》c~d
劳苦之流,先受湿热之毒,复与不洁妇交,致玉茎先肿痛,后生黑芒刺,外皮包住。 其形似毛栗之壳。内进泻肝汤,外敷清疳散。(二方见后。)
《医门补要》
条文:鹘眼凝睛睛突起,目珠胀硬痛难当,积热上冲脑热注,外用摩风针血良,内服泻肠汤桔蔚,柴防芩黑共硝黄。 方剂:摩风膏方见卷末泻肝汤方 桔梗 茺蔚子 柴胡 防风 黄芩 黑参 芒硝 大黄各等分 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鹘眼凝睛之证,睛突于外,不能动转,坚硬高努如鹘眼,胀满疼痛难忍。 ●此积热上冲,脑中风热,壅注于目所致。 ●宜先用金针出血泻毒,外敷摩风膏,内服泻肝汤。
《医宗金鉴》
此眼初患之时.忽然痒痛泪出.五脏眼起皆硬.难以回转.不辨人物.切宜针引血脉,以摩风膏摩之.此疾皆因五脏热壅冲上.脑中风热入眼所使.宜服泻肝汤、抽风散立效. 诗曰∶ 五轮目硬难回转 鹘眼凝睛是本形 欲知根深何处起 脑中风热脏中蒸 先将针风引风壅 药压涂摩血脉行 元损只宜从向泄 除嗔戒行即平平 泻肝汤 防风 大黄 茺蔚子 黄芩 黑参 桔梗 芒硝(各一两) 上为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渣温温服之. 抽风散 石决明 茯苓 车前子 五味子 人参 细辛 知母(各一两半) 上捣罗为末.食后米饮汤调下一钱七分.
《秘传眼科龙木论》
古代眼科名词术语。系指患眼视力丧失,已无光感的病证。《秘传眼科龙木论》:“头旋犹如热病相似,俗称雷头风。或呕吐,或恶心,年多,冲入眼内,致令失明,……眼前昏黑,不辨三光,初觉有患,宜服泻肝汤、磁石丸立效。”参见犹见三光条。
《中医词典》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