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 ①痰水与热邪相搏所致的病证。《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否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噏噏而热,故云热痰也。” ②即火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热痰,即火痰也。”证见烦热燥结,头面烘热,或为眼烂喉闭,癫狂嘈杂,懊憹怔忡,痰色亦黄。治宜清热化痰,用清气化痰丸、清热导痰汤。 ③痰热聚于心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心曰热痰,其色赤,结如胶而坚,多烦热,心痛,口干唇燥,喜笑,脉必洪,宜半黄丸。”一名心经热痰,参见该条。 ④素有痰疾,因外感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热痰者,因食辛辣烧炙煎煿,重裀厚褥,及天时郁勃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中医词典》r~s
齑汁一盏,煎至六分,临卧温服。 治热痰,咽干烦渴,龙脑丸方 龙脑(一字) 铅白霜(研一分) 甘草(炙锉半两) 凝水石(用火烧令通赤研一分) 上四味,捣罗细研令匀,用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含化三丸至五丸。 治热痰。宁神志,去头痛恶心,解烦躁,丹砂银箔丸方 丹箔(细研水飞过三分) 牛胆制天南星(二两) 雄黄(研) 龙脑(各一分) 银箔(十五片) 马牙硝 上六味。各研细,再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实,每服一丸嚼破,煎人参汤放冷下。 或竹叶汤新水下。亦得,食后临卧服。 治热痰,导壅气,润肠胃,参黄汤方 大黄(煨锉三两) 人参 枳壳(汤浸去瓤麸炒) 槟榔(煨锉各一两) 半夏(汤洗去滑炒黄一两半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热痰壅盛,虚烦燥渴,丹砂丸方 丹砂(研水飞过) 天南星(炮) 白矾(熬令汁枯各一两) 莽草(炙半两) 上四味。捣研为末,更用半夏二两,汤洗七遍,曝干为末,水煮作糊,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加至十丸,薄荷茶或生姜汤温水下,不拘时候。 治热痰壅滞,咯唾如羊脂,利咽膈,坠痰涎,乌
《圣济总录》
人有气虚而痰热者,方用 当归叁钱 白芍 麦冬 茯苓( 各贰钱) 甘草 白芥子 花粉 陈皮( 各壹钱) 神曲( 参分) 水煎服。
《傅青主男科》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七。即热痰。详该条。
《中医词典》x~y
病名。 ①夏月嗽而发热的疾患。《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夏月嗽而发热者,谓之热痰嗽。小柴胡四两,加石膏一两,知母半两用之。”参见热嗽、伤暑咳嗽条。 ②伤热咳嗽。《病因脉治》卷二:“伤热咳嗽,……此即痰饮门热痰嗽。”详见伤热咳嗽条。
热痰者,谓饮水浆结积所生也。言阴阳痞隔,上焦生热,热气与痰水相搏,聚而不散,故令身体虚热,逆害饮食,头面吸吸而热,故云热痰也。
《诸病源候论》
方约之曰∶产后不语,有热血迷塞心窍者,有热痰迷塞心窍者,前方七珍散治热血,孤凤散治热痰。肥人多是热痰,瘦人多是热血。
《女科经纶》
买了有止咳化痰作用的急支糖浆,给孩子喝了几瓶,但是症状却一点没有好转。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说急支糖浆是针对“热痰”患者的,而孩子是感受风寒后患上的“寒痰”,药不对症因而无效。为此我很想了解一下,如何区分咳嗽时是寒痰还是热痰,又该怎样区别用药呢? 陕西西安市读者:严琳 本期答疑专家:广西南宁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鸣 中医辨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望闻问切综合判断,但是一般患上轻微咳嗽咳痰时,可以通过痰液的情况,来做出基本的寒热判断。 所谓“寒痰”,是指因感受寒冷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清白而稀薄,痰量较多;而“热痰”是指因感受火热之邪所引起的咳痰,痰色黄而黏稠,不易咳出。 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包括“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因此,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患的是“寒痰”还是“热痰”,然后再有选择性地服用温化寒痰药或清化热痰药。药店常见的止咳化痰类中成药,温化寒痰类的有通宣理肺丸(口服液)、小青龙颗粒等;而清化热痰类的药物则有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 另外,止咳和化痰是两个概念,如果咳嗽有痰的话,单单服用止咳药是没
盐烧红,河水煎饮,过片时,用指探喉令呕出热痰,数次愈。
《奇效简便良方》
固心消热痰,清神明,治惊痫,所以至宝丹用之。
《药笼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