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火”相对而言。二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功能活动。一般认为命门、肝、胆、三焦均内有相火,而相火的根源主发自命门。
《中医名词词典》
①生理学名词。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格致余论·相火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胆者,肝之府;膀胱者,肾之府;心包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参君火条。 ②地与天之三阴三阳相应的六气之一。其初气为木,上应天之厥阴风气;二气为君火,上应天之少阴火气;三气为相火,上应天之少阳暑气;四气为土,上应天之太阴湿气;五气为金,上应天之阳明燥气;终气为水,上应天之太阳寒气。火气有二,其一在前位,应少阴,合五脏君主之官(心),故名君火。与之相对,位在下,应肝者名相火。《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运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中医词典》x~y
相火者,龙火也。不可以直折,惟黄柏可以治之,随其性而伏也。若以冰水寒凉正治,立死,宜大补阴丸、坎离丸。气从下而冲上者,内挟相火,肾水虚不能制之,宜生地、丹皮、玄参、知母之类以壮水。 大补阴丸(方见虚损。) 坎离丸 一名滋肾丸,治肾火起于涌泉之下。 黄柏(十两,酒浸) 知母(六两,酒浸) 肉桂(五钱) 水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按∶是方知母、黄柏性味苦寒,水之属也,故能滋益肾水。肉桂辛热,火之属也,故能假之反佐,正所谓坎离交,而为既济也。
《明医指掌》
五脏中之属于阳者为牡脏。心有“君火”,肝有“相火”均属阳,故称心、肝二脏为牡脏(见《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 子午少阴“君火”(暑)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主大热)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伤寒直格》
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主,相火。) 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 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甲木。) 太阴湿土(足太阴脾,己土。手太阴肺,辛金。) 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 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医学摘粹》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 己土 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 足太阳膀胱 壬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四圣心源》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出《育婴家秘》。肾属水,人之阴精之所藏,但一水不胜二火(君火、相火),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乳必癯。肾虚之证在小儿常见有解颅、五迟、五软、兔唇、先天性痴呆等,以及遗尿、肾泻诸症。在治疗上主张“有补无泻”。此理论具有普遍意义,而不局限于小儿。
《中医词典》r~s
五行各有阴阳,而火之阴阳为尤着。天之阳火,太阳真火,星精飞火;天之阴火雷火,火精伏火;地之阳火,钻木之火。击石、戛金之火;地之阴火,石油之火,人之阳火,君火、相火;人之阴火,失位之火。
《药性切用》
眼见五色花者,内虚也。盖因肾水不足,君、相二火反来侵水,水火激搏,诸影变幻,随各脏所受之邪,因脏现形。见黄色者,土之邪火侵也,见红花者,心之邪火侵也;见青蓝等花者,木之邪火侵也。如水照物,各有其形。人身中有君火、相火、化火,群火侵水,总由肾水失散之故。治法急宜收敛为妙。大约肾经之水,弱不能配火,邪火侵犯肾水,是以见五色花也。先吃杞实粥,次用四物汤养肝血,再用地黄汤滋肾水。不点。
《眼科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