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图缺) 宣肺家风热于上焦.头目均沾清利益.散肝脏湿淫于肌表.功能皆赖苦辛平.(蔓荆子辛苦性平.虽属子而体质轻浮.入肺经上行宣散.故能清利头目.解表疏风.能搜肝风者.不特风气通于肝即风药亦能入肝也.又能治湿者.风能胜湿也.)
《本草便读》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泻风湿,清头目。 蔓荆子发散风湿,治麻痹拘挛、眼肿头痛之证。 头目疼痛,乃胆胃逆升,浊气上壅所致,庸医以为头风,而用蔓荆子发散之药,不通极矣!诸家本草,皆出于下士之手,此等妄言,不胜其数。
《玉楸药解》
蔓荆子,味苦、辛、甘,气温、微寒,阳中之阴,无毒。入太阳经。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本经头痛,头沉昏闷,利关节,长发,通九窍,去虫,散风淫,明目,耳鸣乃止,齿动尤坚。此物散而不补,何能轻身耐老。胃虚因不可用,气血弱衰者,尤不可频用也。 或问蔓荆子,止头痛圣药,凡有风邪在头面者,俱可用,而吾子又以为不可频用,谓其攻而不补也。但药取其去病,能去病,又何虑用之频与不频哉。不知蔓荆子体轻而浮,虽散气不至于太甚,似乎有邪者,俱可用之。然而,虚弱者少有所损,则气怯神虚,而不胜其野狼狈矣。予言不可频用者,为虚者言之也。若形气实,邪塞于上焦,又安在所禁之内哉。 蔓荆子佐补药中,以治头痛尤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顷刻,则不能也。 或问蔓荆子入太阳经,能散风邪,何仲景张公不用之以表太阳之风邪,得毋非太阳之药乎? 不知蔓荆子入太阳之营卫,不能如桂枝单散卫而不散营,麻黄单散营而不散卫,各有专功。 伤寒初入之时,邪未深入,在卫不可引入营,在营不可仍散卫。蔓荆子营卫齐散,所以不宜矣。
《本草新编》
【药用】本品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经。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头痛及头风头痛等症。 本品味苦兼辛,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本、川芎等配伍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等症。 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蔓荆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菊芎饮《上池秘录》:菊花、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石膏、旋覆花、甘草、枳壳。治头风头痛。 羌活防风汤《活法机要》: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独活、川芎、甘草。治感冒头痛。
《中药学》
蔓荆子味苦甘辛,主筋骨痹热寒攻,明目坚齿脑鸣痛,长须利窍杀白虫。 出秦地,六月开花,九月结实,故名蔓。无毒。阳中阴也,太阳经药。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除目睛内痛,赤肿泪出,齿痛头痛,头昏脑鸣,凉诸经血故也。兼能长须发,利关节通窍,杀白虫,胃虚者禁用。酒蒸一时,晒于捣碎,恶乌头、石膏。
《医学入门》
气微寒.味苦.无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蔓荆子气微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太阳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肾之合也.蔓荆寒可清热.苦可燥湿.湿热攘.则寒热退而拘挛愈矣.气寒壮水.味苦清火.火清则目明.水壮则齿坚.齿乃肾之余也.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苦味清火.所以九窍皆利也.白虫湿热所化.苦寒入膀胱以泻湿热.所以去白虫也.久服轻身者祛湿之功.耐老者壮水之力也. 【制方】 蔓荆子同甘菊、荆芥、黄芩、乌梅、芽茶、白蒺藜、川芎、黑豆、土茯苓.治偏正头风.目将损者.
《本草经解》
苦辛温,无毒。 《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发明 蔓荆子入足太阳,体轻而浮,故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急。上行而散,故能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及风寒目痛,头面风虚之证。然胃虚人不可服,恐助痰湿为患也。 凡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血虚有火者禁用;瞳神散大尤忌。
《本经逢原》
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竟以甄权等之误说,反加附会而为之证实。近三百年,更无人能知蔓荆子之真实功用矣。然濒湖亦谓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证,则试问风而属虚,岂有再用浮散主治之理?《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入肝、胃、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太阳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主产山东、浙江
现酮冷浸4-6h,滤过。滤液挥干,加1ml丙酮溶解。取2支试管,各加丙酮浸出液3-5滴,分别加入镁粉-盐酸、锌粉-盐酸试剂,依次分别呈现深红色和樱红色。(检查黄酮) (2) 薄层色谱 取现酮提取液作供试液,以蔓荆子黄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0.3%CMC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2)展开,取出晾干。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蔓荆子黄素显黄棕色黄光。再喷以2%香草醛硫酸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口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鲜黄色的斑点。;1.镇静止痛作用:用于神经性头痛,对于高血压有效。炮制品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生蔓荆子醇总提取物注射液(I):制法为生蔓荆子50g,加800ml45%乙醇分二次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残液加蒸馏水200ml,滤去不溶物,浓缩至25ml。炒黄制品醇总提取物注射液(Ⅱ):称取炒黄制品50g,制法同(Ⅰ)。生品水总提取物注射液(Ⅲ),制法为生蔓荆子50g,加800ml蒸馏水,分二次回流提取,合并滤液,蒸发浓缩,残渣加95%乙醇200ml搅拌,取滤液浓缩至25ml。炒黄制品水总提取物注射液(Ⅳ),制法同(Ⅲ)。以上制品每1ml相当生药2g。采用热板法,将
禀阳气以生,兼得金化而成,味苦、辛,微温,无毒。气精味薄,浮而并阳也。 入足太阳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苦温辛散,故所主风寒湿热之邪,及三经所受之病也。 蔓荆子,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理有经头痛泪出,头沉昏闷,利关节止脑鸣。通九窍,去虫散风湿,明目,齿动尤坚,胃虚禁服,否则作祸生痰,血虚头痛,用之亦能反剧。 主治(痘疹合参) 宜酒浸晒干。用消痘疮头面肿者,并风头痛脑鸣,目泪目睛内痛。
《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