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坏之血。参恶血条。
《中医词典》a~b
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则逾墙上屋者,此败血冲心也,多死。治用花蕊石散。如虽闷乱,不致颠狂者,治用失笑散加郁金。若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此败血冲胃也。治用平胃散加姜、桂。不应,送来复丹。若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治用《金匮》下瘀血汤。若面赤,呕逆欲死,或喘急者,此败血冲肺也。治用人参苏木饮,甚则加芒硝以荡涤之。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张氏医通》)
《医述》
加味生化汤 18。荣气不从逆肉理,败血留内发痈疽,只用生化加连翘,银花甘草乳没宜。切勿败毒施过剂,致令溃腐必难医。 【注】产后气血两虚,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或败血留内结成痈疽者,只宜用生化汤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节,乳香,没药治之。切不可用寒凉败毒之药,恐溃后腐烂,必难医治。
《医宗金鉴》
加味生化汤 荣气不从逆肉理,败血留内发痈疽,只用生化加连翘,银花甘草乳没宜,切勿败毒施过剂,致令溃腐必难医。 【注】产后气血两虚,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或败血留内结成痈疽者,只宜用生化汤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节、乳香、没药治之。切不可用寒凉败毒之药,恐溃后腐烂,必难医治。
《妇科心法要诀》
病名。产后三冲之一。《张氏医通》卷十一:“败血上冲有三,……若闷绝呕恶,腹满胀痛者曰冲胃,……用平胃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
病名。产后三冲之一。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多因分娩后恶露不下或下而不畅,以致恶血随气上冲,扰乱心神所致。临床以神志错乱,颠狂等为主证。《张氏医通》卷十一曰:“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佛名神,此败血冲心。多死。……花蕊石散最捷,琥珀黑龙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至颠狂者,失笑散加郁金。”属产后患重病。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四十八。多因产后气血两虚,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或败血留内结成痈疽。宜用生化汤加连翘、金银花、甘草节、乳香、没药治之。切不可用寒凉败毒之药,恐溃后腐烂,必难医治。
《中医词典》c~d
败血性休克是由败血症引起患者血压下降到威胁生命的低水平的一种严重情况。 败血性休克常见于新生儿(见第253节),50岁以上的人,以及有免疫功能受损的人。败血症如发生在白细胞计数低的患者更加危险,如癌症患者,进行抗癌化疗者,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或肝硬化)。 败血性休克是由某种特定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见第167节),也可由免疫系统与感染斗争时产生的一种物质称为细胞因子引起(见第167节)。血管扩张后血压下降,尽管此时心率加快,心排除量增加。血管亦可多为通透性增加,使血流中液体成分漏入组织引起水肿。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流,特别是肾脏和大脑减少。最后,血管收缩以试图升高血压,但因心脏泵出的血量减少,以致血压仍然很低。 【症状和诊断】 败血性休克的最初指征,甚至在血压下降前24小时以上,即有精神状态改变和紊乱,这是由脑部的血流减少引起。从心脏排出的血量增加了,但因血管扩张而降低了血压。往往病人有呼吸加快,以致呼出过多二氧化碳,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早期的症状有寒战,体温迅速升高,皮肤发热潮红,一种紧张的脉搏,血压升高而后下降,尽管血输出量增加而尿量减少。在后阶段,体温常降至正常以下。休克进一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郭稽中曰∶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也。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产因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干脾则寒。医人误作疟治,则谬矣。阴阳不和,宜增损四物汤。败血不散,宜夺命丹。又问二者何以别之?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证者,阴阳不和也。
《女科经纶》
李时珍曰∶妇人年过五十,而经行不止者,作败血论。又妇人四十九后,天癸当止不止,每月却行,或过多,用条芩二两,醋浸七日,炙干,又浸七次,为末,醋丸,空心温酒下,名芩心丸。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天癸过期,而有经行之病也。一主于有余,一主于邪伤,一主于败血,败血即属崩漏,当以人之禀赋强弱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