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

摘要:《保婴撮要》,荆防败毒散,仙方活命饮,牙关紧闭,保和丸,异功散,败毒散,作呕,疔疮,解毒,腹胀,饮食,柴胡,疮毒,桔梗,白术,呕吐,升麻,四肢,恶心,半夏,诸疮,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诸疮惟疔毒为甚,而杀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三种,种各不同,内三十六疔,满其数即不可救。亦有不满其数而死者,乃毒瓦斯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发于头面或遍身者,又非此类。在小儿多因乳母食有毒之物,或儿卒中饮食之毒,或感四时不正之气,皆能致之。其疮多生头面、四肢,形色不一,或如小疮,或如水泡,或痛或痒,或麻木不仁,外症寒热,呕吐恶心,肢体拘急。大要当分邪之在表在里,急用隔蒜灸法, 解毒之剂。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急以夺命丹为末,熟酒调灌。如食生冷之物,或用凉水淋洗,则轻者难愈,重者不治。其生于两足者,多有红丝至脐。生于两手者,多有红丝至心。生于唇口之内者,多有红丝入喉。急用针挑,出恶血以泄其毒,可保无虞。其在偏僻之处,药难导达者,惟灸法有回生之功,若投峻厉之剂,是促其危矣。小儿肌肉脆嫩,且不能言痛否,灸法须将蒜切薄片着肉,一面略剜少空,灼艾灸蒜,先置大人臂上,试其冷热得宜,然后移着疮上,又别灼艾如前法试之,以待相易,勿令间歇。

毗陵金文冶子,将周岁,唇上患疔,余用活命饮,母子并服,更欲隔蒜灸,彼不从,见肿势益盛,勉灸数壮,余诫以多灸为佳,又为人所阻而止,头面益肿,乃复灸五十余壮,肿势渐消。时与乳母服活命饮,疮出黄水,翌日,溃而得生。

一小儿三岁,手患紫疔二颗,寒热作痛,用仙方活命饮,半杯而愈。数日后手臂俱肿,乃用隔蒜灸,服前药而愈。

一小儿足患之,呕吐腹胀,二日不食,欲用护心散,诊气口脉大,审其大便所出皆酸秽,余曰∶此饮食停滞耳,非疮毒内攻也。若用护心等剂则误矣,急投保和丸二服,及隔蒜灸而愈。其时同患是症,用护心、败毒之剂者,俱致不救。

一小儿面上患之,寒热发搐,此热极而肝火动也。用荆防败毒散,及隔蒜灸,搐止热退,更服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桔梗而愈。

一小儿患于胸,外敷寒凉,内服败毒,更欲呕不食,面色痿黄,右关脉浮数,按之微细,此脾胃复伤所致也,急用隔蒜灸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baoyingcuoyao-16-1-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疔疮

    诸疮惟疔毒为甚,而杀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三种,种各不同,内三十六疔,满其数即不可救。亦有不满其数而死者,乃毒瓦斯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发于头面或遍身者,又非此类。在小儿多因乳母食有毒之物,或儿卒中饮食 …… [全文]

    《保婴撮要》

  • 疔疮

    〔薛〕诸疮惟疔毒为甚,杀人亦速,古云∶疔有十二种,种各不同,内三十六疔,满其数即不可救,亦有不满其数而死者,乃毒瓦斯走散故也,若痘毒染人,发于头面或遍身者,又非此类。在小儿多因乳母食有毒之物,或儿卒中 …… [全文]

    《证治准绳·幼科》

  • 大便或秘或利

    〔大〕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木气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泄。风气行精液燥,故秘。即不可转以秘燥为风也。余家中宗亲张公度母氏年七十,日下利数十行,百方治之不愈,又苦腰脚拘挛,公度以蒺藜、酸枣 …… [全文]

    《女科证治准绳》

  • 大便或秘或利

    〔大〕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木气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泄。风气行精液燥,故秘。即不可转以秘燥为风也。余家中宗亲张公度母氏年七十,日下利数十行,百方治之不愈,又苦腰脚拘挛,公度以蒺藜、酸枣 …… [全文]

    《证治准绳·女科》

  • 伤寒三阴病或寒或热辨

    尝读张仲景伤寒论.于太阴有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于少阴有曰.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 …… [全文]

    《医经溯洄集》

  • 十四、或问

    予编《秘传》竟,或有进而问者曰∶诸家所言某穴主某病,某病必宜取某穴,其说确不可易乎?曰∶此不过示以大概,其实治病无定穴也。大凡邪中于人,与正周流上下,或在气分,或在血分,无有定止,故喻用针正如用兵,彼 …… [全文]

    《金针秘传》

  • 医学或问

    (凡五十一条) 或问∶医学源流,自轩岐以来,以医术鸣世,与夫着书立言,俾后人之可法者,几何人哉?请明以告我。曰∶予尝阅故学士宋公景濂之文而得其说矣,请陈如下∶夫《黄帝内经》,虽疑先秦之士根据仿而作之 …… [全文]

    《医学正传》

  • 恶心

    名义 盖恶者,畏恶也,当作去声。恶心者,想见饮食即有畏恶之心也。若作善恶之恶,则词理不通矣。(《指掌》) 源由证治诸说 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心主火,脾主土,土性克水。今脾虚,则土气衰弱, …… [全文]

    《杂病广要》

  • 头面疮

    人身诸阳之气,会于首而聚于面。其患疮痍者,因脏腑不和,气血凝滞于诸阳之经。或禀赋肾阴虚肝火,或受母胎毒,或乳母六淫七情,或食膏粱醇酒,或儿食甘肥浓味所致。其因不同,当各辨其经络,审其所因而治之。若发于 …… [全文]

    《保婴撮要》

  • 或问东垣丹溪治病之法

    或问∶今人有言,东垣之法宜用于北,丹溪之法可行于南,如何?曰∶东垣北医也,罗谦甫传其法,以闻于江浙;丹溪南医也,刘宗浓世其学,以鸣于陕西。果如人言,则《本草》、《内经》皆神农皇帝、岐伯之说,亦止宜施于 …… [全文]

    《明医杂著》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