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文蛤
文蛤,味苦、咸,气平寒,无毒。利水堕痰,驱胁急腰疼,除喉咳胸痹,收涩崩中带下,消平鼠 痔疮。仲景夫子用之于伤寒方中,亦取其利水走肾,堕痰软坚也。 …… [全文]
《本草新编》
文蛤
味苦、咸,气平、寒。无毒。系新蛤壳未烂,临东海岸可收。斑紫形尖,表多文彩。 佥名文蛤,贵之之辞。仲景伤寒方中,曾用研为散末。(有文蛤散。)利水为咸走肾,坠痰因咸软坚。驱胁急腰疼,除喉咳胁痹。收涩 …… [全文]
《本草蒙筌》
文蛤
即花蛤也。皆上有斑纹,得阴水之气,味咸,气平,无毒,咸能消散结气,咳逆胸痹腰痛,胁急疮蚀痔 ,崩中漏下,皆血热为病,咸平入血除热故主之也,更止烦渴化痰利小便,皆软坚润下之功也。 文给,系新蛤壳未烂, …… [全文]
《冯氏锦囊秘录》
文蛤
【本经】海蛤。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一名魁蛤。生池泽。文蛤。主恶疮,蚀五痔。 味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除烦,利水泻湿。 《伤寒》文蛤散,文蛤。为散,沸汤和服方寸 …… [全文]
《长沙药解》
胸痹
哲言 胸痹与胸痞不同。胸痞有暴寒郁结于胸者;有火郁于中者;有寒热互郁者;有气实填胸而痞者;有气衰而成虚痞者;有肺胃津液枯涩,因燥而痞者;有上焦湿浊弥漫而痞者。若夫胸痹,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 …… [全文]
《医述》
化瘀利水益母草
□ 李军 袁有才 陕西中医学院 益母草在《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名曰益母、益明,《本草图经》始称益母草。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主要作为妇科常用药,治疗产后病、痛经、癥瘕、瘾疹瘙痒等。后世用于治疗急性肾炎 …… [全文]
张学文
文蛤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 ①《本经》:"主恶疮蚀,五痔。" ②《别录》:"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 …… [全文]
清热利水石见穿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石见穿又名石大川、月下红、乌沙草,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有清热利湿作用。说起此名的来由,相传有一采药老人,一天进深山采药,劳累时便坐在上大青石上休息,他发现石头上有 …… [全文]
胸痹
金匮云。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也。 阳微在胸中气分上看。故曰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在阴脉上看。如阴寒之脉。上于胸中气 …… [全文]
《张氏医通》
胸痹
浦 中阳困顿浊阴凝冱。胃痛彻背。午后为甚。即不嗜饮食。亦是阳伤。温通阳气。在所必施。(胸脘清阳不运) 薤白(三钱) 半夏(三钱) 茯苓(五钱) 干姜(一钱) 桂枝(五分) 华(四六) 因劳。胸痹。 …… [全文]
《临证指南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