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摘要:《传染病》,临床表现,头面部,猩红热,关节痛,淋巴结,尿血,昏睡,咯血,便血,昏迷,发热,呕吐,四肢,斑疹,头痛,腹痛,血热,恶心,鼻衄,感冒,面部,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chuanranbing-4-12-4-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临床表现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发热 …… [全文]

    《传染病》

  • 又到“登革热”流行时

    近来,“台湾地区登革热疫情拉警笛”、“泰国登革热患病人数剧增”等报道相继出现在一些媒体上。大陆虽然尚未有登革热流行的报道,但未雨绸缪,严防登革热病的流行和传播蔓延,这对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安定,促进 …… [全文]

  •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波及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61个国家与地区,主要在东南亚、西非、大洋洲、中美、南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流行,约有15亿人口受到威胁。1985年我国广 …… [全文]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东南亚旅游警惕登革热

    最近有专家提醒,到东南亚地区旅游要小心登革热。今年以来,截至7月初,越南境内已有2、5万人感染登革热,比去年同期感染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至少40人死亡。印度尼西亚也出现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情形。据世界卫生组 …… [全文]

  • 东南亚爆发登革热

    据泰国卫生部统计,今年头7个月,该国登革热患者达3万多人,死亡32人。 截止7月30日,我国台湾的高雄市已有670人罹患登革热,并且有大爆发的危险;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日前公布,今年头7个月已录得登 …… [全文]

  • 斯里兰卡暴发登革热

    斯里兰卡卫生部门8月11日发表的最新统计报告表明,今年以来斯里兰卡已有232人死于登革热,而去年全年死于登革热的人数仅为85人。 斯卫生部流行病局发表的报告说,截至11日,斯里兰卡感染登革热的人数为 …… [全文]

  • 第十二节 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 …… [全文]

    《传染病》

  • 海南发现3例登革热抗体阳性病例

    据中国医药报讯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在登革热常规监测中,从陵水黎族自治县采集的36份发热病例血标本中,检测出3个登革热抗体呈阳性的病例——均为陵水县常住人口。 登革热是由一种登革病毒 …… [全文]

  • 第三节 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感染引起登革热。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登革病毒属 …… [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

  • 一、体温

    体温的高低、升高的特点及持续时间长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 (一)体温测量方法:通常有口腔(口表)、腋窝、(腋表)、直肠(肛表)三种测温方法。 1.口腔测温法 将消毒体温计的水银 …… [全文]

    《物理诊断学》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