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心疼
香樟树皮刮去面上黑黄,用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即止,亦不再发。 庚生按∶心痛之症,世不多见,实乃胃气痛耳。莫氏一方治胃气痛颇验∶方用艾叶十片,揉碎在铜器内,微火炒黄,将盐卤二钱拌入炒干,取出研细末,用 …… [全文]
《串雅内外编》
心痛
脉 沉弦细动,皆是痛证。心痛在寸,腹痛在关,下部在尺,脉象显然。坚实不大便者下之,痛甚者脉必伏。阳微阴弦短而涩者,皆心痛也。脉沉细而迟者,易治。浮大弦长,皆难治。 病 夫心痛者,即胃脘痛也。其种 …… [全文]
《古今医鉴》
艾叶
(艾叶_图缺) 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 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 陶隐居云∶捣叶 …… [全文]
《证类本草》
心痛
大意 心为君主.义不受邪.其厥心痛者.因内外犯心之胞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非真心痛也.谓之厥者.诸痛皆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然厥痛亦甚少.今人所患.大半是胃脘作痛耳.(汇补) 内因 其络与府 …… [全文]
《证治汇补》
心痛
□ 〔丹〕心痛即胃脘痛。凡心痛,必用温药。此是郁结不行,阻气不运,故痛在下者多属食,宜温利之。大凡心膈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者,于初得之日,当与温散或温利之。 温散,谓治身受寒 …… [全文]
《医学纲目》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 …… [全文]
心痛
心属少阴君火,为脏腑之主,精神之舍,邪不能干。干之则伤心而神去,必面目俱黑,手足青至节,为真心痛,旦发夕死。今之心痛乃胃气当心作痛,治之痛止。若食后痛,治法须分新久。初起时明知受寒伤冷物,可用温散,如 …… [全文]
《陈氏幼科秘诀》
心痛
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千)凡卒心痛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已.心俞、膻中、通谷、巨阙、大仓、神府、 门、曲泽、大陵、主心痛.期门、长强、天突、侠白、中冲、主心痛短气.尺泽 …… [全文]
《针灸资生经》
心痛
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资生经)。穴内关治卒心痛汗出。穴大敦。刺出血立已。 治心痛。穴心俞 膻中 通谷 巨阙 太仓 神府 门 曲泽 大陵治心痛气短。穴期门 长强 天突 侠白 …… [全文]
《普济方·针灸》
艾叶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