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摘要:《丹溪心法》,阴阳,大肠,小肠,命门,寒热,万全,相火,五脏,脾胃,赤脉,关脉,血气,素问,膀胱,三焦,枳实,脏腑,行血,五行,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色,诊其微妙之脉,内外相参而治之,则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问》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气,判而为阴阳,散而为五行,而人之所禀皆备焉。

夫五脉者,天之真,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四时,以彰于面。惟其察色按脉而不偏废,然后察病之机,断之以寒热,归之以脏腑,随证而疗之,而获全济之效者,本于能合色脉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脉微弦而急,所以为生;若浮涩而短,色见如草滋者,岂能生乎?心色如鸡冠之赤,其脉当浮大而散,所以为顺;若沉濡而滑,色见如 血者,岂能顺乎?脾色如蟹腹之黄,其脉当中缓而大,所以为从;若微弦而急,色见如枳实者,岂能从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脉当浮涩而短,所以为吉;若浮大而散,色见如枯骨者,岂能吉乎?以至肾色见如乌羽之黑,其脉沉濡而滑,所以为生;或脉来缓而大,色见如 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诊视相参。既以如此,则药证相对,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抑尝论之,容色所见,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脉息所动,寸关尺中,皆有其位。左颊者肝之部,以合左手关位,肝胆之分,应于风木为初之气;颜为心之部,以合于左手寸口,心与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danxixinfa-10-0-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 …… [全文]

    《丹溪心法》

  •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论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其 …… [全文]

    《古今医统大全》

  • 三十四、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素问五脏生成篇)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小者细小,阴阳俱不足也。大者豁大,阳强阴弱也。滑者往来流利,血实气壅也。涩者往来艰难,气滞血少也。浮者轻取,所以候表。沉者重按,所以候里。夫如是者 …… [全文]

    《类经》

  • 二十、阴阳虚实寒热随而刺之

    (《素问·调经论》连前篇)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经言,引古经语也。阳主表,其气热。阴主里,其气寒。所以阳虚则寒,阳盛则热,阴虚则 …… [全文]

    《类经》

  • 八十四、阴阳之逆厥而为梦

    (《素问·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多少,言盛衰也。阳气主升,故从乎左。阴气主降,故从乎右。从者为顺,反者为逆。)老从上,少从下。(老人之气, …… [全文]

    《类经》

  • 七、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取之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寒之而热,言治热以寒而热如故。热之而寒,言治寒以热而寒 …… [全文]

    《类经》

  •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或曰∶食盛填塞于胸中,胸中为之窒塞也,令吐以去其所伤之物,物去则安。胸中者,太阴肺之分野;木郁者,遏于厥阴肝木于下,故以吐伸之,以舒畅阳和风木之气也,此吐乃泻出太阴之塞。何谓木郁?请闻其说。答曰∶ …… [全文]

    《内外伤辨》

  • 胎养以保其真二

    娠子论云:夫至精才化,一气方凝,始受胞胎,渐成形质,于在腹中,随母听闻。 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 …… [全文]

    《育婴家秘》

  • 预养以培其元一

    孕元立本章云:《易》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有生之初,虽阳予之,正育而充,必阴之主。因形移易,日改月化,无非神道之代终也。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至和。相与流通于一体,能顺时效,谨人 …… [全文]

    《育婴家秘》

  • 静而得之

    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手足厥逆者,大顺散。霍乱者,六和汤、桂苓甘露饮。 大顺散 干姜(一钱,炒) 甘草(八分,蜜炒) 肉桂(去皮) 杏仁(去皮尖,各六分) 上为粗末,水煎温服,如 …… [全文]

    《明医指掌》

赞助商链接
目录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综合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五卷。 分 100 门,包括外感、内伤、外证、妇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证见证等六篇,后附“丹溪翁传”。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