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

摘要:《古今医鉴》,金沸草散,熟地黄,四物汤,薏苡仁,清热药,生地黄,清热,饮食,虚吐,伤寒,咯血,知母,琥珀,生地,青黛,栀子,桔梗,升麻,猪肺,犀角,吐血,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诸证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宜沉细,设见浮大,后必难治。

夫失血之证,非止一端。有吐血,有咳血,有唾血,有咯血,有衄血,有溺血。虽有名色之异,大概俱是热证,但有新旧虚实之不同耳,或妄言寒者,误也。丹溪曰∶血从上窍出,皆是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气,气降则血归经。

吐血者,吐出全血是也。因血溢妄行,流入胃脘,令人吐血。有因饮食过饱,负重伤胃而吐血者;有因思虑伤心,及积热而吐血者;有伤心肺而吐血者;有因思伤脾而吐血者;有因肺生痈疽而吐血者;有从高坠下,伤损五内而吐血者;有伤寒不解,邪热在经,随气上涌而吐血者。

吐血者,或因四气伤于外,七情动于内;或饮食房劳,坠闪伤损,致荣血流聚膈间,满则吐嗌,世谓妄行;或吐瘀血,此名内伤。

有先吐血后见痰嗽者,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四物汤为主,加清痰降火药。有先见痰嗽,后吐血者,是积热,降痰火为急。

有暴吐紫血成块者,是热伤血结于中,吐出为好,用四物汤加清热药调之。吐血亦有因怒而得者。经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怒则暴甚故也。吐血不止,用干姜炮,为末,童便调服,此从治之法也。

一、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是也,因热壅于肺而成。久嗽损肺,亦能嗽血,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损于肺者难治,以其不足也。热嗽有血者,宜金沸草加阿胶;劳嗽有血者,补肺汤加阿胶、白芨;嗽血损肺,宜薏苡仁炒为末,蘸熟猪肺食之;如热嗽咽痛,痰带血丝,或痰中多血而色鲜者,并宜服金沸草散。如服凉剂不愈,此非热症,宜杏子汤主之。

一、唾血者,鲜血随唾而出者是也。此出于肾,亦有瘀血内损,肺气壅遏,不得下降,用天麦冬、知母、桔梗、黄柏、熟地黄、远志,或加干姜。

一、咯血者,不嗽而咯出血疙瘩者是也。用姜汁、童便、青黛入血药中用之,或入四物汤、地黄膏、牛膝膏之类。

一、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此出于肺,以犀角、升麻、栀子、黄芩、芍药、生地黄、紫参、丹参之类治之。

一、溺血者,小便中出血也,乃膀胱所致。用炒黑山栀水煎服之,或用小蓟、琥珀。小蓟治下焦结热血淋。溺血,因血虚者,四物加牛膝膏。

一、下血者,大便出血也。乃脏腑蕴积湿热之毒而成。或因气郁酒色过度,及多食炙爆热毒之物,或风邪所冒,或七情六淫所伤,使气血逆乱,荣卫失度,皆能令人下血。

予尝治诸虚吐衄咯血,药中每人童便一合,其效甚速。凡单服,重汤顿服,无不效应。盖溲溺降火滋阴,又能消瘀血,止吐衄诸血。先贤有言∶凡诸失血,服寒凉十无一生,服溲溺百无一死。斯言信矣。每用童便一钟,少入姜汁二三点,搅匀徐徐服之,日进二三次。如天寒,却以重汤顿温服。服此,但以进饮食相远为佳。

(云林制)〔批〕(按此方治诸失血之总司也) 止吐血、衄血、嗽血、咯血、唾血。

藕汁(磨墨一寸) 梨汁 茅根汁 韭汁 生地黄汁(各一两) 刺刺菜汁萝卜汁 白蜜 竹沥 生姜汁 童便(各半盏)

上合一处,频频冷服。此方乃治诸失血之总司。

治上焦有热,口舌生疮,发热,或血热妄行,或下血,及不嗽,血自来者,并宜服之。

乌犀角(镑,一钱半) 生地黄(二钱) 赤芍药(一钱) 牡丹皮(一钱) 加黄芩(一钱) 黄连(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一钟,温服。肝经血,加条芩。心经血,加黄连、麦门冬。脾经唾血,加白芍药、百合。肺经衄血,加天门冬、山栀、百部。肾经血,加玄参、黄柏、知母。三焦涌血,加连翘、地骨皮。胆经血,加柴胡、淡竹叶。胃经吐血,加大黄、干葛。心胞血,倍牡丹皮,加茅根。大肠便血,加炒山栀、炒槐花。小肠溺血,加炒栀子、木通、牛膝、茅根。积热,加大黄、芒硝。吐血不止,加大黄、桃仁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gujinyijian-14-4-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失血

    脉 诸证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宜沉细,设见浮大,后必难治。 证 夫失血之证,非止一端。有吐血,有咳血,有唾血,有咯血,有衄血,有溺血。虽有名色之异,大概俱是热证,但有新 …… [全文]

    《古今医鉴》

  • 吐血

    血证属火无二议,五脏六腑皆出血之路,所以吐者火也,至后则虚矣!用药一概寒凉,则胃气渐损,生发之气渐衰,血以气为主,血无气养,血不归络,累发之而累寒之,自然成阴虚火动之证。脾、肺二络有损,咳嗽、喘促、泄 …… [全文]

    《周慎斋遗书》

  • 吐血

    诸证名义 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是。呕血者,呕全血者是。咯血者,每咯出血皆是血疙瘩。(《金匮钩玄》)(按∶《丹溪纂要》作咯出血屑也。《要诀》曰∶咯血,不嗽而咯出血也。) 呕血与吐无大异,成盆无 …… [全文]

    《杂病广要》

  • 吐血

    大意 心主血而不能藏.夜则复归于肝.肝藏血而不能主.昼则听命于心.心为君.肝为相.君火一动.相火从之. 相火一动.六经之火从之.火动则血随以动.火升则血随以升.(指掌) 内因 或四气伤于外.七 …… [全文]

    《证治汇补》

  • 吐血

    夫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顺其气,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一钱,下养正丹。亦有气虚不能摄血者,其脉必微弱虚软,精神疲惫,宜独参汤,或人参饮子、团参 …… [全文]

    《证治准绳·杂病》

  • 吐血

    孙文垣治程两峰,与乃侄有芥蒂,偶饮侄家,归觉腹中满,呕哕不宁,次日,面目皆黄,恶寒发热。医作疟治,五心加热,下午潮热烦躁,且鼻衄腹痛,大便黑如墨,吐黑血如烂猪肺者碗许,状如中蛊,心疑乃侄毒之。召医,率 …… [全文]

    《续名医类案》

  • 吐血

    □ 〔丹〕治吐血。以人参一味为末,鸡子清投新汲水,调下一钱服之。(《千金方》) □ 〔垣〕人参救肺汤治吐血亦用。 人参 升麻 柴胡 归梢 苍术(各一钱) 熟地 白芍药 黄 (各二钱) 陈皮 苏 …… [全文]

    《医学纲目》

  • 吐血

    一切诸失血症。脉沉小身凉者生。脉大身热者死。吐后。脉微者。可治。吐衄后。复大热。脉反躁。急者死。 夫人身之血。名曰荣。荣者。谓荣润于身之物也。血生精。故血充则力强体健。颜色青为血虚。色赤为血热。白色 …… [全文]

    《寿世保元》

  • 吐血

    积瘀在络.动络血逆.今年六月初.时令暴热.热气吸入.首先犯肺.气热血涌.强降其血.血药皆属呆滞.而清空热气.仍蒙闭于头髓空灵之所.诸窍闭塞.鼻窒 肉.出纳之气.都从口出.显然肺气郁蒸.致脑髓热蒸.脂液 …… [全文]

    《叶天士医案精华》

  • 失血

    脉∶诸症见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贵沉细;设见洪大,后必难治。 吐血、衄血、咳血、咯血、唾血、溺血、便血、肠风、脏毒。 血症者,人身之血,血为荣,气为卫;心主血,肝藏血,脾为 …… [全文]

    《万病回春》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综合
作者:龚信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