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摘要:《回春录》,小陷胸汤,葱豉汤,炙甘草,胡桃肉,伤风,便秘,伤寒,甘草,白芍,知母,发热,人参,冬温,白术,茯苓,头痛,砂仁,茅根,感冒,菊花,痰饮,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一何叟,年近八旬,冬月伤风,有面赤气逆、烦躁不安之象。孟英曰∶此喻氏所谓“伤风亦有戴阳证也”。不可藐视。以∶东洋人参 细辛 炙甘草 熟附片 白术 白芍 茯苓 干姜 五味 胡桃肉 细茶 葱白,一剂而瘳。

孟英曰∶此真阳素扰,痰饮内动,卫阳不固,风邪外入,有根蒂欲拔之虞。误投表散,一汗亡阳。故以真武、四逆诸法,回阳镇饮,攘外安内以为剂也,不可轻试于人,致干操刃之辜,慎之慎之!

江小香,病势危笃,浼人迎孟英诊之,脉虚弦而小数,头痛偏于左,后子夜热躁,肢冷欲呕,口干不欲饮,不饥不欲食,舌謇言涩,溺黄而频,曰∶体属素虚,此由患感时邪,过投温散,阴津阳气皆伤,后来进补而势反日剧者,滋腻妨其中运,刚烈动其内风,以致医者佥云∶表之不应,补亦无功,竟成无药可治之证。虽然、不过难治耳,未可遽弃也。与秋石水拌制高丽参苁蓉 首乌 生白芍 牡蛎 楝实盐水炒 橘红 桑椹 石斛 蒺藜 茯苓,煎(汤),吞饭丸肉桂心五分,一剂躁平呕止,各恙皆减,连投数服,粥食渐安;乃去首乌、楝实,加砂仁末拌炒熟地、菊花、枸杞,半月而瘳。

周子朝,患恶寒、头痛、发热,酷似伤寒,而兼心下痛胀。孟英脉之,右部沉滑,苔黄不渴,溲如苏木汁。先以葱豉汤加(山)栀、(黄)连、杏(仁)、贝(母)、蒌(仁)、橘(皮)为方,服后微汗,而不恶寒反恶热。虽汤饮略温,即气逆欲死。孟英曰∶客邪解矣,清其痰热可也。予∶知母 花粉 杏(仁) 贝(母) 旋(复) 滑(石) (石)斛 橘(皮)枇杷(叶) 茅根 芦根 地栗 海 等药,果吐胶痰甚多,而纳食渐复。惟动则欲喘。于“肃上”之中,佐以“滋下”为善后而瘥。

《寓意草》谓∶“伤风亦有戴阳证”。此为高年而言。然有似是而非者。黄鼎如母,年登大耋,季冬感冒,痰嗽气逆,额汗颧红,胸痞不饥,神情躁扰。孟英诊脉,左弦疾而促,右滑数而溢,苔色满布。系冬温挟痰阻肺,治节不伸,肝阳鼓舞直升。昔罗谦甫有“治痰火类孤阳”之案,与此颇相似也。以小陷胸汤加薤白、旋复、赭石、花粉、海 、凫茈、竹沥,为大剂投之,痰活便通,数日而瘥。

继有陈舜廷之父,年逾花甲,患痰嗽气逆。惟饮姜汤则胸次舒畅,医者以为真属虚寒矣。连投温补之剂,驯致咽痛不食,苔色灰刺,便秘无溺。求孟英诊之,脉至双弦,按之索然,略有胃气。曰∶渴喜姜汤者,不过为痰阻清阳之证据耳,岂可妄指为寒,而迭投刚烈之剂哉?胃阴已竭,药不能为矣。

丙申春,蜀人石符生将赴邓云崖司马之招,经杭抱病,侨于张柳吟之旧馆,亦为寓侧陈六顺治困。居仃之主人知之,即告以柳吟仆病之事,石闻之悚然,亟遣人延孟英诊焉,脉沉而涩滞,模糊不分至数,肢凉畏冷,涎沫上涌,二便涩少,神气不爽。曰∶此途次感风湿之邪,失于解散,已从热化。加以温补,致气机愈形窒塞,邪热漫无出路,必致烁液成痰,逆行而上。但与舒展气机,则痰行热降,诸恙自瘳矣。以∶黄连 黄芩枳实 橘皮 栀子 淡豉 桔梗 杏仁 贝母 郁金 通草 紫菀 竹茹 芦菔汁等药,三服而起,调理匝旬遂愈。

余某,年三十余,发热数日。医投凉解之法,遂呕吐自汗,肢冷神疲。亟延孟英诊之,脉微弱。曰∶内伤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huichunlu-5-1-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伤风

    孙文垣治王祖泉乃眷,朝饭后稍寒,恶风发热,(伤风恶风。)遍身疼痛,汗大出不止,(伤风则有汗。)口中热,腹中不知饥,小水短,(肺金不利而汗多也。)六脉皆涩。(营卫不和。)投以白芍五钱,白术二钱,桂枝、黄 …… [全文]

    《续名医类案》

  • 感冒

    □ 一何叟,年近八旬,冬月伤风,有面赤气逆、烦躁不安之象。孟英曰∶此喻氏所谓“伤风亦有戴阳证也”。不可藐视。以∶东洋人参 细辛 炙甘草 熟附片 白术 白芍 茯苓 干姜 五味 胡桃肉 细茶 葱白,一剂 …… [全文]

    《回春录》

  • 伤风

    风为阳邪.只伤三肠.不传三阴.由太阳而阳明.由阳明而少阳.亦有首尾只在一经者.非若伤寒之传三阴也.肺为华盖.内通膀胱.而为气之主.所以太阳伤风.则肺亦咳.凡浑身酸痛.咽干眼胀.或鼻之两旁迎香穴痛.不必 …… [全文]

    《医学传灯》

  • 伤风

    【脉】 人迎与右寸浮大而缓.两关尺.浮缓而涩.脉诀云.伤风之脉.阳浮而缓.阴濡而弱. 【症】 .恶风.又云.伤风则恶风.理必然也.盖风喜伤卫.卫者阳气也.风邪客之.则腠理反疏.不能卫护.故自汗而 …… [全文]

    《脉症治方》

  • 伤风

    大意 虚邪贼风.阳先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经文) 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卫于外.风邪不能为害.惟脾虚而肌肉不充.肺虚而玄府不闭.则风乘虚入.(微论) 病因 更衣脱帽.沐浴当风.皮毛之间. …… [全文]

    《证治汇补》

  • 伤风

    经义 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 哲言 风为百病 …… [全文]

    《医述》

  • 伤风

    伤风一症,须审时令,更分轻重。若在冬令严寒,感之而重者,即为风伤卫传经之伤风,在三时则为感冒风邪轻症。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风必肺先受邪,又曰内症。经曰∶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盖肺 …… [全文]

    《顾松园医镜》

  • 伤风

    薛立斋治一小儿,伤风咳嗽,发热,服解表之剂,更加喘促出汗。以为脾肺气虚,欲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补之。不信,乃服二陈、桑皮、杏仁、枳、桔之剂,前症益甚,又加发搐痰壅。仍用前方,加钩藤钩而愈。 陈文中治 …… [全文]

    《续名医类案》

  • 伤寒(附伤风)

    脉:脉阳浮而阴弱,谓之伤风。邪在六经俱弦加之。阳浮,卫中风也;阴弱,荣气弱也。风伤阳,故浮虚也。 脉浮紧而无汗,谓之伤寒。寒伤荣,荣实则卫盈。阳浮紧,邪在上焦,主欲吐也。脉浮、头项痛、腰脊强,病在太 …… [全文]

    《万病回春》

  • 伤风

    经义 《骨空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阴阳应象大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太阴阳明论》曰∶阳受风气,阴受 …… [全文]

    《景岳全书》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