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摘要:《急诊医学》,临床表现,关节痛,咳嗽,发热,水肿,头痛,面部,手背,口腔,溃疡,肿瘤,疼痛,红肿,出血,红斑,流涕,高热,感染,疾病,皮水,皮肤,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为一种自限性、急性炎症性皮肤与粘膜的疾病,以出现靶形(target)损害为特点,有轻重之分,急诊中常见者为重型。

未全明。与单纯疱疹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直接关联;与组织胞浆菌、腺病毒、EB病毒等感染偶有关联。在药物因素中以磺胺,特点是长效磺胺为最重要,常为重症型的致病因素。其他如青霉素、巴比妥类、苯妥英钠亦可引发。此外,多形性红斑亦可与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相伴发。

未全明。研究示为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的第Ⅲ型超敏反应所致。如发现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IgG、C3及纤维蛋白的沉积,总补体降低,不少患者并有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出现。有的在大疱液中亦测到免疫复合物。因之认为至少部分患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粘膜,或其他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下方,结合补体,引起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血浆渗出,细胞成分集聚以及脱粒作用,引起真皮水肿,表皮坏死,导致临床上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或大疱性多形态损害。

一般发病急,约1/3患者在皮损前1周出现发热、不适、咽痛流涕咳嗽等前驱症状。

(一)轻型 皮损以丘疹型为主,开始时为暗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大至0.5~1cm直径,边缘部出现两圈以上的同心圆性红斑,中心为绀色或出血水肿斑块,称为靶形或虹膜状(iris)损害,为本病诊断的依据,典型者对称颁布于手背、手掌、腕部、前臂、足、肘、膝部,少数可在面部与后背出现,一般以手背为最好发部位。皮损在发病后5~10天内成批出现,2~3周后可自行消退。偶见有水疱及大疱性损害,但数目较少。偶尔侵及口腔粘膜,出现大疱或糜烂面,数目不多。本型多形性红斑愈后常易复发。

(二)重型 亦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起病急骤,伴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咽及扁桃体红肿疼痛关节痛等症状。皮损炎症反应重,以水肿红斑、水疱、大疱性损害为主,损害甚易糜烂结痂,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并以腔口周围为著。粘膜常广泛性严重受累,包括唇、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呼吸道等处粘膜,出现大疱、糜烂出血溃疡。全身症状严重,短期内可进入衰竭状态。并发症最常见者为眼损害,包括严重性卡他性或脓性结合膜炎、角膜穿孔、前色素层炎或全眼球炎,10%可失明。若内脏受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病死率5%~15%,主要死于肺部炎症与肾功能衰竭。重症型病程约3~6周,愈后复发者少。

多形性红斑以皮损对称性分布,倾向于形成虹膜样损害及大疱,多个腔口周围出现糜烂结痂的特点则不难诊断。重症多形性红斑须与大疱性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川崎病等相鉴别。

(一)病在学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以进行治疗,对重症型多形性红斑,特别要详细询问服药史,发现可疑致敏药物时要立即停药,嘱病人今后勿再用此类药品,并记在病案之中。

(二)对症处理 重型者宜住院治疗。无床时须留院观察直至全身症状减轻、皮肤大疱消退、继发感染完全控制时为止。①加强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制裁平衡;②全身性糖皮质类固醇应及早、大量应用,以强的松为例,剂量为60~80mg/d。口服困难者,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氟美松5~10mg于5%~10%葡萄糖500~1000ml。至少维持上述剂理5~7天后再酌情逐渐减量。

(三)局部治疗

1.皮肤损害 水疱大时应将疱液抽出,对渗出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1:40次醋酸铝(Burow液)湿敷,渗出水肿消退后外用氧化锌油,硼锌糊包扎。

2.口腔粘膜损害 可用1%~2%双氧水清洗局部或含漱,每天3~5次。局部可应用如0.1%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jizhenyixue-19-3-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第104章 多形性红斑

    为一种自限性、急性炎症性皮肤与粘膜的疾病,以出现靶形(target)损害为特点,有轻重之分,急诊中常见者为重型。 一、病因学 未全明。与单纯疱疹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直接关联;与组织胞浆菌、腺病毒、E …… [全文]

    《急诊医学》

  •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以高出皮肤呈靶形的红斑为特征的皮肤病,常对称分布。 本病有50%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常在多形性红斑出现以前有明显的该病毒感染。其余的病因可能有药物(最常见的是青霉素、含磺胺的抗生 …… [全文]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可与感染细菌、病毒(特别是单纯泡疹病毒)、酶菌、原虫有关,也可由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 …… [全文]

  • 支原体感染

    近几年随着致病原的变迁,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宝宝呼吸道感染中己占到30%左右,成为宝宝致病的重要病原。秋冬季正是肺炎支原体疾病的发病高峰,从婴幼儿到学龄儿,体弱儿童大多难以幸免。 小小支原体是何物 支 …… [全文]

  • 第一节 颌面部急性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口腔科急症。口腔颌面部有复杂的解剖特点,它有丰富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引流颌、面、颈等相应区域的淋巴液;它有复杂而互相联系的间隙,上达颅底,下至纵隔;颌面部的静脉缺少瓣膜,感染可与 …… [全文]

    《急诊医学》

  • 第四节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 …… [全文]

    《医学微生物学》

  • 第一节 致病因素

    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包括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其中,外因者有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内因者有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现分述之。 一、外感六淫邪毒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 …… [全文]

    《中医外科学》

  • 第三节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forme)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鉴于病变处的组织内倾有较多的渗出液出现,故本病又名渗出性多形红斑。 【病因学】 多形红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病。近几年来,本病 …… [全文]

    《皮肤性病学》

  • 三、艾滋病患者与肿瘤

    AIDS基于免疫功能缺陷导致肿瘤发生成为AIDS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986年曾在日本长畸召开“Kaposis肉瘤(KS)”及“AIDS”国际研究会中确认AIDS并发KS与原始的KS有所不同,故AID …… [全文]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第40章 白血病急诊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常见的恶性疾病,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中列居首位。其特征是某一类型白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异常的弥漫性增生,并浸润各组织器官产生各种症状,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 …… [全文]

    《急诊医学》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