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

摘要:《老年百病防治》,临床表现,前列腺,开窍,咳嗽,便秘,饮食,大肠,脱肛,水肿,中医,分娩,湿热,表里,营养,腹泻,脾胃,痢疾,下肢,腹部,大便,肿瘤,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小儿和久病体弱的患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患。

脱肛是由于直肠周围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所致,老年人引起脱肛的原因主要有:

1.年老体弱。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直肠粘膜下层松弛,容易与肌层分离,形成直肠粘膜脱垂。

2.多次分娩。妇女多次分娩,肌肉张力减退,骨盆肌肉松弛、因而直肠周围组织亦松弛,失去支持固定作用,发生直肠脱垂。

3.疾病影响。慢性腹泻、慢性痢疾、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等,或因久病致直肠周围组织松弛,或因持续性增加腹压、均可导致脱肛发生。此外,晚期内痔、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疾患,由于经常脱出,将直肠粘膜向下牵引,长此以往,可合并直肠粘膜脱垂。

4.神经营养障碍。患神经性疾病或神经营养障碍,由神经支配的直肠周围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可引起直肠粘膜、直肠、肛管脱垂。

中医认为,脱肛的病变部位虽在大肠,但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开窍于二阴,故肺、脾胃、肾等脏腑的病变均可影响大肠而发生脱肛。老年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或妇女多次分娩,耗伤气血,或久泻久咳等均可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发生本病。此外,饮食不节,恣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均可致湿热下注而发为脱肛。

本病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只在排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日久长期反复,可引起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常可见血性粘液从肛门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因病久体弱或日久失治,可致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且不易回复,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回纳。常伴有大便不净,大便不畅,下腹部坠胀,腰及两下肢酸胀沉重。临床上根据脱垂的轻重,常将脱肛分为三度:粘膜脱垂称一度脱垂,表现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厘米,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然回复;直肠全层脱出称二度脱垂,表现为脱出物呈圆锥形,淡红色,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长约5~10厘米,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直肠、肛管翻出于肛门外称三度脱垂,表现为脱出物长达10厘米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1.防治脱肛诱因。久泻、久咳、便秘等疾病易致老年脱肛,积极防治这些疾病,可减少脱肛的发生。

2.饮食有节。避免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可减少体内的湿热蕴积,预防湿热下注,可有效地预防脱肛。

3.加强饮食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避免营养不良致体质虚弱,中气足则不发生本病。

4.避免多胎生育。多胎生育者极易患本病,故积极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5.生活起居有度。老年人平素生活应有一定的规律,勿过劳过逸,过劳则耗伤气血,过逸则气血郁滞,均易患本病,劳逸结合,则气血条达,可预防本病。

6.保持肛门清洁卫生。老年人已患有脱肛者,应及时回复纳入,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避免并发感染。

1.一般治疗。本病西药无特效药物治疗,患病者应注意休息,勿站立及劳累过度,加强饮食营养,少吃辛辣发物,注意预防感染。

2.中医辨证论治。气虚下陷,表现为直肠脱出于肛外,便后脱出,甚或行走、站立、咳嗽、排尿用力时亦脱出,伴见神疲体倦,纳减,便溏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柴胡6克、生黄芪36克、升麻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10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laonianbaibuzhi-14-13-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直肠脱垂(脱肛)

    1.什么是直肠脱垂? 有的人在排便或下蹲时,由肛门内翻出来一段肠子,在站立或便后有时还需用手托回去,这种病理现象俗称为脱肛。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的粘膜层或直肠全层组织松弛或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 …… [全文]

  • 脱肛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小儿和久病体弱的患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患。 [发病原因] 脱肛是由于直肠周围组织和肛门括 …… [全文]

    《老年百病防治》

  • 脱肛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发生。 幼儿发育不全,骶骨弧度较直,肛门括约肌肌力较弱,啼哭 …… [全文]

  • 第七章 肛门直肠疾病

    肛门直肠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直肠部位及其周围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痔(内痔、外痔、混合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瘘、脱肛、息肉等。中医古代统称为“痔”、“痔瘘”等。 一、解剖生理概要 肛门直肠是消 …… [全文]

    《中医外科学》

  • 直肠息肉

    1.什么是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发病原因不很清楚,一般认为由粪便慢性刺激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约占消化道肿瘤的5 …… [全文]

  • 十九、肛管直肠脱垂

    (一)概述 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称为肛管直肠脱垂。如果只是粘膜下脱的临床上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称完全脱垂。脱垂部分于直肠内即内脱垂,肛门外者为外脱垂。 1.病因有病后营养不良,坐骨直 …… [全文]

    《临床激光治疗学》

  • 直肠切诊辨便秘

    □ 史仁杰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 传统中医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脉诊所诊部位乃寸口脉,触诊所诊部位主要是肌肤、四肢、胸腹、肛周。对直肠的触诊,中医古今文献均无记载。笔者体会到,直肠指诊所得资料可 …… [全文]

  • 第六节 脱肛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 [病因病机] 小儿气 …… [全文]

    《中医外科学》

  • 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1~3岁儿童。儿童常因骶骨弯尚未形成,直肠、肛管成直管状态,病后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失去支持直肠的作用,多见不完全脱垂(粘膜下 …… [全文]

    《自我调养巧治病》

  • 第六节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之外。 一、病因与病理 发病多与长期腹泻、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等因素,使腹内压增高,促使直肠向外推出。年老衰弱,幼儿发育不全者,盆底组织软 …… [全文]

    《普通外科学》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