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下篇

摘要:《伤寒恒论》,小柴胡汤,桂枝汤,潮热者,柴胡汤,理中汤,阳明病,便秘,大肠,柴胡,大黄,桂枝,砂仁,下篇,葛根,半夏,小便,胃气,大便,发汗,肠胃,阳气,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主之)。原文229

【郑论】 按大便溏,胃虚而不实也;小便自可,内无热也;胸胁满者,浊阴闭塞也;发潮热者,阳气浮也。此际正当温中,又非柴胡汤所宜也。此条意着重在两胁上,究其端倪,故以小柴胡汤主之。

【阐释】 此节乃少阳阳明二阳合病。邪热陷于大肠,故发潮热;如胃家实,当大便鞭而小便数,今大便溏,小便自可,知非实热之证。郑氏谓:“大便溏、发潮热等诸证,正当温中,又非柴胡汤所宜”。当用理中汤加砂仁半夏治之。然就胸胁满不去一证,仍宜从胸胁而达之外,可从转枢而出。因阳明经病轻,少阳经病重,用小柴胡汤治少阳,解其主症。

原文230

【郑论】 按此证,乃阳明而兼少阳也。夫两胁者,少阳之地界也。今两胁鞭满,是少阳气机不舒之候,不大便者,胃实之征,舌上白苔色者,寒也,呕时而作,少阳喜呕也。余意此证,可小柴胡内重加大黄,俾土木之气舒则内畅,而津液通,胃气自和,只用小柴胡汤而不用大黄,似不恰切。

【阐释】 本条与前条亦少阳阳明二阳合病,较上节为重。前节系邪陷于大肠,此节系陷于胸胃之间。曰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正气不得上升下降,故使不大便也。用小柴胡汤以转其枢,则诸证自愈。但郑氏则主“小柴胡汤重加大黄,俾土木之气舒则内畅,而津液通,胃气自和”,似较仅用小柴胡汤原方为对证。

原文179

【郑论】 按太阳之邪未尽,而传至阳明,如桂枝汤加葛根之属,与脾约汤之属是也。正阳〔阳〕明者,太阳之邪传至阳明,随(躁)〔燥〕而化为热邪,绝无一毫太阳寒气,而胃独受其邪,则为之正阳〔阳〕明,所云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是阳明之邪半入少阳地界,两经之提纲病情互见,故为少阳阳明,如两胁满而不大便是也。

【阐释】 此条采取问答形式,郑氏所注分别说明三类阳明府证的成因和来路,较为全面。太阳阳明由于津亏,其证状较轻;正阳阳明由于阳旺,不大便,内实满痛,名胃家实,其证状最重。少阳阳明由于误治,其证状较太阳阳明为重。三者病因虽有别,而皆热盛于里致肠胃成实,则理无二致。

附:少阳转阳明二证(据舒本校补)

原文179后段

【郑论】 按此证,前已申明,兹不复叙

原文97后段

【郑论】 接此条,本有少阳证,故服柴胡汤已而口渴者,胃有热而伤及津液也,仍以阳明口渴法治之。余细思口渴一证,有胃热太甚,口臭气粗,身热汗出,渴饮冷者,仲师以人参白虎汤治之。有阳衰不能薰腾津液于上而亦口渴,但饮滚饮冷不同,仲师以回阳治之,如此用药,方不误人。

【阐释】 本条明言“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郑氏主以人参白虎汤治之,于理于法皆合。至有阳衰不能薰腾津液于上,而亦口渴,其非阳明证明甚,当属少阴证之口渴,自当以回阳法治之。

附:太阴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shanghanhenglun-15-1-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阳明下篇

    外邪已趋少阳,未离阳明,谓之少阳阳明,列于此篇,计八法(据舒本校补)。 一、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主之)。原文229 【郑论】 按大便溏,胃虚而不实也;小 …… [全文]

    《伤寒恒论》

  • 大便

    经义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 ○脉盛,身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热,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也。 ○阳不胜其阴,则 …… [全文]

    《医述》

  •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三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少阳之主方也. …… [全文]

    《伤寒寻源》

  • 胃实不大便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须当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阳明病,胁下硬满,大便不利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 …… [全文]

    《医学纲目》

  • 大便

    [总诀]大便无分结与溏,只将寒热细评章。至于痢证尤难治,还望医师妙主张。 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生地(三钱) 花粉(三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枳壳(一钱 …… [全文]

    《医学见能》

  • 大便不通

    洁古云∶脏腑之秘,不可一概治疗。有虚秘,有实秘。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当以麻仁丸、七宣丸之类主之。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浓朴汤主之。胃气实者,秘物也。胃气虚者,秘气也。有风秘、有冷秘、 …… [全文]

    《证治准绳·杂病》

  • 大便不通

    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可知大便闭结专责之少阴。证状虽殊。总由津液枯竭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当归肉苁蓉之类。) 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房欲过度。精血耗竭。多致秘结。或饥 …… [全文]

    《张氏医通》

  • 大便不通

    源出诸说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荣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五脏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涩,结在肠胃之间。其肠胃本实,而又为冷热之气所 …… [全文]

    《杂病广要》

  • 大便不通

    □ 〔垣〕津液耗而燥者,以辛润之。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劳役,损伤胃气,及食辛热浓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者,肾恶燥急,食卒以 …… [全文]

    《医学纲目》

  • 大便

    热结旁流,协热下利,大便闭结,大肠胶闭,总之邪在里,其证不同者,在乎通塞之间耳。 协热下利者,其人大便素不调,邪气忽乘于胃,便作烦渴,一如平时泄泻稀粪而色不败,其色但焦黄而已。此伏邪传里,不能稽留于 …… [全文]

    《温疫论》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