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

摘要:《痧疹辑要》,代天宣化丸,辰砂散,山豆根,牛蒡子,百沸汤,菟丝子,烧存性,赤芍药,赤小豆,生地黄,解毒,当归,甘草,阴阳,生地,桔梗,黄连,升麻,胎毒,连翘,独活,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朱丹溪曰∶痘疹初出时,或未出时,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小,重者令轻。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匀,干吃。入朱砂末更妙。

霖按∶近世所传稀痧疹方,用经霜老丝瓜一个风干,除夕日在新瓦上 灰,摊地出火气,研末,以百沸汤冲服。每岁如此,服至三四次,云小儿永不患痧疹矣。此亦丹溪之遗法也。

万密斋曰∶春温、夏暑、秋清、冬寒,此四时之正气也。冬应寒而反温,阳气暴泄,火令早行,人感之者,至于来春,必发疮疥,未出痘疹者,必感而出。虽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者。故一时传染,大小相似。但见痘疹之出,宜先服消毒保婴丹、代天宣化丸,以预解之,可使毒彻,不为已甚也。

缠豆藤(或黄豆或绿豆梗上缠绕细红丝者,是于八月间生气日采之,阴干听用,一两五钱) 黑大豆(三十粒)赤小豆(七十粒) 新升麻(七钱五分) 山楂肉(一两) 荆芥(连穗,五钱) 防风(去芦,五钱) 当归(酒洗,五钱) 赤芍药(七钱五分)黄连(去枝梗,五钱) 生地黄(酒浸,焙,一两) 川独活(五钱) 甘草(生,五钱) 桔梗(五钱)辰砂(别研,水飞,一两) 牛蒡子(炒,一两) 老丝瓜(隔年经霜者二个,取连藤蒂五寸,烧存性)

上一十七味,各研细末,和匀,用净砂糖拌,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下。

甘草(甲巳年为君土) 黄芩(乙庚年为君金) 黄柏(丙辛年为君水) 山栀(丁壬年为君木)黄连(戊癸年为君火) 连翘(佐) 山豆根(佐) 牛蒡子(佐)

先视其年所属者为君,次四味为臣。君药倍用,臣药减半,佐视臣又减半。共为极细末。于冬至日修合,取雪水煮升麻汁,打面糊为丸,辰砂为衣,竹叶煎汤下。

嘉靖甲午春,痘毒流行,病死者十八九,乃一厄也。时有预服三豆子汤、丝瓜辰砂散者,凡方书所载预解痘毒之法,靡不用之,未见效者,余窃思痘疹疫疠之毒,因岁运灾眚之变,难以药解;而人事未尽,又不可诿之天数也。于是检阅古方,乃于《韩氏医通》得五瘟丹,以五运为主,喜曰∶此解毒神药也。根据方修合,施售于人。但报之者,莫不轻疏,人皆神之。因命之曰代天宣化丸。

张隐庵曰∶夫稀痘疹之方法虽多,未有如元兔丸之理甚精微,验若桴鼓。盖痘疹乃先天之毒,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相济,阴阳互交,乃水中之火毒也。元乃水天之色;参者参也,参天地之化育者也。菟丝子一名女萝,《尔雅》名为玉女。盖兔乃月魄纯阴之物,故有玉女之称。《抱朴子》云∶菟丝初生之根,其形如兔握,割其血以和丹药,立能变化,神异之品也。夫凡物得清凉水土之气,而后能发芽。兔丝秉纯阴之性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shazhenjiyao-7-3-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预防

    朱丹溪曰∶痘疹初出时,或未出时,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小,重者令轻。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匀,干吃。入朱砂末更妙。 霖按∶近世所传稀痧疹方,用经霜老丝瓜一个风干,除 …… [全文]

    《痧疹辑要》

  • 丝瓜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①朱震亨:"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 ②《本草蒙筌》: …… [全文]

  • 丝瓜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天丝瓜、天罗、蛮瓜、绵瓜、布瓜、天罗瓜、鱼鲛、天吊瓜、纯阳瓜、天络丝、天罗布瓜、虞刺 …… [全文]

  • 百沸汤

    宣、助阳气. 助阳气,行经络.(汪颖曰∶热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宗曰∶热汤能通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汤淋脚至膝上、浓覆取汗周身、然别有药、特假阳气而行尔、四时暴泻痢、四肢脐腹冷 …… [全文]

    《本草从新》

  • 丝瓜

    丝瓜属葫芦科植物,因老则筋丝罗织,像人的经络,故名。原产印度,唐朝末年传入我国。丝瓜色泽翠绿,清香甘甜,含有蛋白质、淀粉、钙、磷、铁和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丝瓜性味甘平,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 …… [全文]

    《食物疗法》

  • 丝瓜

    「释名」天丝瓜、天罗、布瓜、蛮撤、鱼。 「气味」(瓜)甘、平、无毒。 「主治」 1、痘疮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 2、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丝瓜捣汁频频涂搽。 …… [全文]

    《本草纲目》

  • 丝瓜

    (瓜菜)解风寒蛊毒留滞经络 丝瓜(专入经络。兼入肠胃)。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其瓜经络贯串。房隔连属。凡人风痰湿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疽。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症者。服之立能有效。以其通经达络。 …… [全文]

    《本草求真》

  • 冬寒

    深秋入冬暴冷,折伤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呕恶,治从太阳。风伤卫,用桂枝法;寒伤营,用麻黄法。 小儿肌疏易汗,难任麻、桂重表,轻则紫苏、防风,身痛用羌活,然不过一剂。伤风亦肺病为多,前、杏、枳、桔之 …… [全文]

    《医述》

  • 丝瓜

    甘寒无毒。 发明 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菜蔬中最不足取。其老者,经络贯串房隔联属,故能通人经脉支络,而解热消肿祛毒杀虫,及治诸血病。故痘疮不快,用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水服甚效,以其 …… [全文]

    《本经逢原》

  • 升麻

    ;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 …… [全文]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