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真辨

摘要:《医学集成》,伤寒,阴阳,胃气,气血,阴虚,关格,皮毛,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脉法所言,浮为表、沉为里;迟为寒,数为热;微细为虚,弦强为实,是故然矣。然疑似中尤有真辨,不可不察。如浮虽属表,而凡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概言表。沉虽属里,而凡表邪初感,寒束皮毛,脉不能达,脉必沉紧,是沉不可概言里。迟虽为寒,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概言寒。数虽为热,而真热者未必数。凡虚损之证,阴阳俱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ixuejicheng-7-41-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阴阳为纲,辨证论治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崃固驿镇)人,生于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 87 岁。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先生(刘氏著有《十三经恒解》及有 …… [全文]

    郑寿全

  • 八十四、阴阳之逆厥而为梦

    (《素问·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多少,言盛衰也。阳气主升,故从乎左。阴气主降,故从乎右。从者为顺,反者为逆。)老从上,少从下。(老人之气, …… [全文]

    《类经》

  • 十九、气血以并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素问·调经论》 连前篇) 帝曰∶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并,偏胜也。倾,倾陷也。气为阳,故乱于卫。血为阴,故逆于经。阴 …… [全文]

    《类经》

  • 为医须明十弊论

    治病如救焚,须器械整齐,同心合力,处置有方,自然手到成功,存乎其人耳。其不能者,盖有大弊十端,列举于后。一曰不辨。阴阳气血,表里虚实寒热,此十字是医家纲领;风寒暑湿燥火之外感,劳倦饮食七情之内伤,必须 …… [全文]

    《友渔斋医话》

  • 二维为病

    越人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 …… [全文]

    《奇经八脉考》

  • 医之可法为问

    李东垣先生曰.自伏羲神农黄帝而下.名医虽多.所可法者有几人哉.至于华氏之剖腹.王氏之针妖.术非不神也.后人安得而仿之.非若岐伯之圣经.雷公之炮炙.伊芳挚之汤液.箕子之洪范.越人之问难.仲景之伤寒.叔和 …… [全文]

    《医经国小》

  • 胎堕后为半产

    夫妊娠日月未足,胎气未全而产者,谓之半产。盖由妊妇冲任气虚,不能滋养于胎,胎气不固,或颠扑闪坠,致气血损动,或因热病温疟之类,皆令半产。仲景谓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是也。 又云∶半产俗呼 …… [全文]

    《济阴纲目》

  • 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

    天以气而焘,地以气而持。万物盈乎天地之间,咸以气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气而得。且风之气,和平而璺启;热之气,暄而舒荣;火之气,炎暑而出行,湿之气,埃溽而盈,燥之气,清劲而凄怆;寒之气,寒雾而归藏。此六 …… [全文]

    《儒门事亲》

  • 弦脉反为吉象说

    旧皆以弦为百病之忌脉,今伏思之,亦有以弦为吉者。此必其始,脉来指下累累,断而不续,得药后脾、脾气续,而脉形通连也;其始寸不下关,或尺不上寸,或两头有脉,关中不至,其后三焦气通,而脉形挺长也;其始 浮泛 …… [全文]

    《读医随笔》

  • 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 〔罗〕张安抚芸夫,年四十五岁,病消渴,舌上赤裂,饮水无度,小便数多,先师以此药治之,良愈。消渴多传疮疡,为不救之疾,既效亦不成疮疡,享年七十五而终,名之曰生津甘露饮子。 治消渴上下齿麻,舌硬赤 …… [全文]

    《医学纲目》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