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

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风寒湿痹,风寒,当归,肺热,柴胡,知母,桂枝,桔梗,升麻,四肢,经络,中风,手足,痰涎,瘀血,月事,五脏,呻吟,神经,羌活,消痰,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附∶起痿汤、养脑利肢汤)

《内经》谓∶“五脏有病,皆能使人痿。”至后世方书,有谓系中风者,言风中于左,则左偏枯而痿废,风中于右则右偏枯而痿废。有谓系气虚者,左手足偏枯痿废,其左边之气必虚,右手足偏枯痿废,其右边之气必虚。有谓系痰瘀者。有谓系血瘀者。有谓系风寒湿相并而为痹,痹之甚者即令人全体痿废。因痰瘀血瘀及风寒湿痹皆能阻塞经络也。乃自脑髓神经司知觉运动之说倡自西人,遂谓人之肢体痿废皆系脑髓神经有所伤损。而以愚生平所经验者言之,则中西之说皆不可废。今试列举素所经验者于下,以征明之。

忆在籍时,曾见一猪,其两前腿忽不能动,须就其卧处饲之,半月后始渐愈。又旬余解此猪,见其肺上新愈之疮痕宛然可辨,且有将愈未尽愈者。即物测人,原可比例,此即《内经》所谓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者也。由斯知五脏有病皆使人痿者,诚不误也。

在奉天曾治一妇人,年近三旬,因夏令夜寝当窗,为风所袭,遂觉半身麻木,其麻木之边,肌肤消瘦,浸至其一边手足不遂,将成偏枯。其脉左部如常,右部则微弱无力,而麻木之边适在右。此因风袭经络,致其经络闭塞不相贯通也。不早祛其风,久将至于痿废。为疏方用生箭 二两,当归八钱(用当归者取其血活风自去也),羌活、知母、乳香、没药各四钱,全蝎二钱,全蜈蚣三条。煎服一剂即见轻,又服数剂全愈。

此中风能成痿废之明征也。

在本邑治一媪,年过六旬,其素日气虚,呼吸常觉短气。偶因劳力过度,忽然四肢痿废,卧不能起,呼吸益形短气,其脉两寸甚微弱,两尺重按仍有根柢,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不能斡旋全身也,为疏方用生箭一两,当归、知母各六钱,升麻、柴胡、桔梗各钱半,乳香、没药各三钱,煎服一剂,呼吸即不短气,手足略能屈伸。又即原方略为加减,连服数剂全愈,此气虚成痿废之明征也。

在本邑治一媪,年五旬,于仲冬之时忽然昏倒不知人,其胸中似有痰涎,大碍呼吸。诊其脉,微细欲无,且甚迟缓。其家人谓其平素常觉心中发凉,咳吐粘涎。知其胸中素有寒饮,又感冬日严寒之气,其寒饮愈凝结杜塞也。急用胡椒三钱捣碎,煎两三沸,取浓汁多半杯灌下,呼吸顿形顺利。继用干姜六钱,桂枝尖、当归各三钱,连服三剂,可作呻吟,肢体渐能运动,而左手足仍不能动。继治以助气消痰活络之剂,左手足亦渐复旧。此痰瘀能成痿废之明征也。

在本邑治一室女,素本虚弱,医者用补敛之药太过,月事闭塞,两腿痿废,浸至抑搔不知疼痒,其六脉皆有涩象,知其经络皆为瘀血闭塞也。为疏方用拙拟活络效灵丹,加怀牛膝五钱,红花钱半, 虫五个。

煎服数剂,月事通下,两腿已渐能屈伸,有知觉。又为加生黄 、知母各三钱,服数剂后,腿能任地。然此等证非仓猝所能全愈,俾将汤剂作为丸剂,久久服之,自能脱然。此血瘀能成痿废之明征也。

族兄××,冬令两腿作疼,其腿上若胡桃大疙瘩若干。自言其少时恃身体强壮,恒于冬令半冰半水之中捕鱼。一日正在捕鱼之际,朔风骤至,其寒彻骨,遂急还家歇息,片时两腿疼痛不能任地,因卧热炕上,复以浓被。数日后,觉其疼在骨,皮肤转麻木不仁,浸至两腿不能屈伸。后经医调治,兼外用热烧酒糠熨之,其疼与木渐愈,亦能屈伸,惟两腿皆不能伸直。有人教坐椅上,脚踏圆木棍来往,令木棍旋转,久之腿可伸直。如法试演,迨至春气融和,两腿始恢撤消状。然至今已三十年,每届严寒之时,腿仍觉疼,必服热药数剂始愈。至腿上之疙瘩,乃当时因冻凝结,至今未消者也。愚曰∶“此病犹可除根。然其寒在骨,非草木之品所能奏效,必须服矿质之药,因人之骨中多函矿质也。”俾先用生硫黄细末五分,于食前服之,日两次,品验渐渐加多,以服后觉心中微温为度。果用此方将腿疼之病除根。此风寒湿痹能成痿废之明征也。

至西人谓此证关乎脑髓神经者,愚亦确有经验。原其神经之所以受伤,大抵因脑部充血所致。盖脑部充血之极,可至脑中血管破裂。至破裂之甚者,管中之血溢出不止,其人即昏厥不复苏醒。若其血管不至破裂,因被充血排挤隔管壁将血渗出,或其血管破裂少许,出血不多而自止,其所出之血若粘滞于左边司运动之神经,其右边手足即痿废;若粘滞其右边司运动之神经,其左边之手足即痿废。因人之神经原左右互相管摄也。此证皆脏腑气血挟热上冲,即《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大厥也。其人必有剧烈之头疼,其心中必觉发热,其脉象必然洪大或弦长有力。《内经》又谓此证“气反则生,不反则死”,盖气反则气下行,血亦下行,血管之未破裂者,不再虞其破裂,其偶些些破裂者,亦可因气血之下行而自愈;若其气不反,血必随之上升不已,将血管之未破裂者可至破裂,其已破裂者更血流如注矣。愚因细参《内经》之旨,而悟得医治此证之方,当重用怀牛膝两许,以引脑中之血下行,而佐以清火降胃镇肝之品,俾气与火不复相并上冲。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ixuezhongzhongcanxilu-38-80-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80.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

    (附∶起痿汤、养脑利肢汤) 《内经》谓∶“五脏有病,皆能使人痿。”至后世方书,有谓系中风者,言风中于左,则左偏枯而痿废,风中于右则右偏枯而痿废。有谓系气虚者,左手足偏枯痿废,其左边之气必虚,右手足偏 …… [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

    《内经》谓︰“五脏有病,皆能使人痿。”至后世方书,有谓系中风者,言风中于左,则左偏枯而痿废,风中于右则右偏枯而痿废。有谓系气虚者,左手足偏枯痿废,其左边之气必虚,右手足偏枯痿废,其右边之气必虚。有谓系 …… [全文]

  • 6.脑充血兼偏枯

    天津孙××,年四十六岁,得脑充血证遂至偏枯。 病因 禀性褊急,又兼处境不顺,恒触动肝火致得斯证。 证候 未病之先恒觉头疼,时常眩晕。一日又遇事有拂意,遂忽然昏倒,移时醒后,左手足皆不能动,并其半身 …… [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贼风偏枯

    药隐老人云∶偏枯者,其状半身不随,肌肉枯瘦,骨间疼痛,神智如常,名曰偏枯也。原其疾之由,皆因阴阳偏亏,脏腑怯弱,经络空虚,血气不足,当风冲坐,风邪乘虚而入。《内经》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详其义理,如 …… [全文]

    《女科证治准绳》

  • 脑充血兼偏枯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孙××,年四十六岁,得脑充血证遂至偏枯。 【病因】 禀性褊急,又兼处境不顺,恒触动肝火致得斯证。 【证候】 未病之先恒觉头疼,时常眩晕。一日又遇事有 …… [全文]

  • 中风偏枯治法刍议

    古称风、痨、臌、膈为四大难症,而中风居其首焉。可见中风一病自古以来即难治疗,历代医家无不究心于斯症。唐宋以前,每以“内虚邪中”立论,多主外风学说,及至金元,则内风之论出而医家多宗之。其问刘河问主“心火 …… [全文]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中风偏枯治法刍议

    古称风、痨、臌、膈为四大难症,而中风居其首焉。可见中风一病自古以来即难治疗,历代医家无不究心于斯症。唐宋以前,每以“内虚邪中”立论,多主外风学说,及至金元,则内风之论出而医家多宗之。其问刘河问主“心火 …… [全文]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妇人中风偏枯

    论曰人身血气不足,则所养不周,风邪乘虚,偏中一边,荣卫滞涩,久不已,真气去,邪气独留,遂致偏枯,其状或冷或痹或痿或不知痛,肌肉偏枯是也,治之以时,则真气可复,治之后时,则废而不用矣,内经曰汗出偏沮,使 …… [全文]

    《圣济总录》

  • 风偏枯

    论曰气血不足。腠理开疏。风湿客于分肉之间。久而不瘥。真气去邪气独留。乃为偏枯之疾。其状肢体不遂。肌肉偏枯细小而痛。言语不变。神智不乱。乃可治也。宜温卧取汗。 益不足而损有余。诊其胃脉沉而大。心脉小而 …… [全文]

    《圣济总录》

  • 中风

    中风之病,《内经》有仆击偏枯之名,而迨至张夫子,其证始了。金元以降,其说纷拿,张会卿别立非风一门,然就今考之,实无外于长沙之旨。此集一以定证对方为要,如诸家真类之辨,仅存其梗概而已。 源因总说 中风 …… [全文]

    《杂病广要》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编著/作者: 张锡纯

更新日期:2021年7月7日

《医学衷中参西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医论
作者:张锡纯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09年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