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驳方书贵阳抑阴论

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阴,肿胀,伤寒,阴阳,二便,疮毒,霍乱,温病,补阳,阴虚,虚劳,疫病,寒疫,阳虚,为之,上焦,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尝思一阴一阳,互为之根,天地之气化也。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即人身各具一小天地,其气化何独不然。是以人之全身,阴阳互相维系,上焦之阳藏于心中血,中焦之阳涵于胃液,下焦之阳存于肾水,凡心血、胃液、肾水皆阴也。充类言之,凡全身津液脂膏脉腺存在之处,即元阳留蓄之处。阳无阴则飞越,阴无阳则凝滞。阳盛于阴则热,阴盛于阳则冷。由斯知阴阳偏盛则人病,阴阳平均则人安,阴阳相维则人生,阴阳相离则人死。彼为贵阳抑阴之论者,竟谓阳一分未尽则人不死,阴一分未尽则人不仙,斯何异梦中说梦也。

然此则论未病之时,阴阳关于人身之紧要,原无轩 也。若论已病,又恒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曾有此论)。

医者当调其阴阳,使之归于和平,或滋阴以化阳,或泻阳以保阴,其宜如此治者,又恒居十之八九。倘曰不然,试即诸病征之。

病有内伤外感之殊,而外感实居三分之二。今先以外感言之,伤寒、温病、疫病皆外感也,而伤寒中于阴经,宜用热药者,百中无二三也;温病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ixuezhongzhongcanxilu-39-15-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15.驳方书贵阳抑阴论

    尝思一阴一阳,互为之根,天地之气化也。人禀天地之气化以生,即人身各具一小天地,其气化何独不然。是以人之全身,阴阳互相维系,上焦之阳藏于心中血,中焦之阳涵于胃液,下焦之阳存于肾水,凡心血、胃液、肾水皆阴 …… [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

  • 阴阳

    经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 …… [全文]

    《医述》

  • 中医基础之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 …… [全文]

  • 阴阳

    □ 〔《素》〕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应象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 [全文]

    《医学纲目》

  • 阴阳

    阴阳是一切事物对立的概括,故《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一般来说亢进的、兴奋的、热的、动的、强壮的、光明的、无形的、轻的、向上的、向外的、清纯 …… [全文]

    《气功外气疗法》

  • 阴阳

    识一字便可为医说 客有问于余曰∶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起死回生,非读破万卷书,参透事事物物之理者不能。今非通儒而业此,亦能疗人病获盛名,何也?余曰∶天地间有理有数,理可胜数,则有 …… [全文]

    《医学三字经》

  • 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变化之父母,〔变化虽多,皆阴阳之所主。〕生杀之本始,〔生杀之道,阴阳而已。〕治病必求其本。〔病变无穷,皆不外阴阳,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乃为其治。〕阴静阳躁,阴生阳长,〔阳不 …… [全文]

    《顾松园医镜》

  • 阴阳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岛,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自古之有生者,皆通天元之气以为生也,其生之本,阴阳而已,大为六合,广为九州岛,人之九窍五脏,天之四时十 …… [全文]

    《医经原旨》

  • 人身阴阳

    西医谓造化主.惠育群黎.所谓造化主.即天地之神也.与中国人本天地之中以生之义.不谋而合.但语言文本.略不同耳.兹且举天地生人之理.先注明之.天地只此阴阳.化生五运六气.人身秉此阴阳.乃生五脏六腑. …… [全文]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含有朴素的辨证观点。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由此引申为气候的冷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用以代表事物对立和相互消长 …… [全文]

    《中医词典》x~y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编著/作者: 张锡纯

更新日期:2021年7月7日

《医学衷中参西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医论
作者:张锡纯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09年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