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滋培汤

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神农本草经,牛蒡子,炙甘草,叶天士,本草,咳嗽,滋阴,收敛,喘嗽,饮食,甘草,阴阳,山药,白芍,大枣,桂枝,补肾,玄参,生姜,痰涎,胃气,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

生山药(一两) 于术(三钱,炒) 广陈皮(二钱) 牛蒡子(二钱,炒捣) 生杭芍(三钱) 玄参(三钱) 生赭石(三钱,轧细) 炙甘草(二钱)

痰郁肺窍则作喘,肾虚不纳气亦作喘。是以论喘者恒责之肺、肾二脏,未有责之于脾、胃者。不知胃气宜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脾体中空,能容纳诸回血管之血,运化中焦之气,以为气血宽闲之地,有时失其中空之体,或变为紧缩,或变为胀大,以致壅激气血上逆迫肺,亦可作喘。且脾脉缓大,为太阴湿土之正象,虚劳喘嗽者,脉多弦数,与缓大之脉反对,乃脾土之病脉也。故重用山药以滋脾之阴,佐以于术以理脾之阳,脾脏之阴阳调和,自无或紧缩、或涨大之虞。特是,脾与胃脏腑相根据,凡补脾之药皆能补胃。而究之脏腑异用,脾以健运磨积,宣通津液为主;胃以熟腐水谷、传送糟粕为主。若但服补药,壅滞其传送下行之机,胃气或易于上逆,故又宜以降胃之药佐之,方中之赭石、陈皮、牛蒡是也。且此数药之性,皆能清痰涎利肺气,与山药、玄参并用,又为养肺止嗽之要品也。用甘草、白芍者,取其甘苦化合,大有益于脾胃,兼能滋补阴分也。并治一切虚劳诸证者,诚以脾胃健壮,饮食增多,自能运化精微以培养气血也。

一人,年二十二,喘逆甚剧,脉数至七至,用一切治喘药皆不效,为制此方。将药煎成,因喘剧不能服,温汤三次始服下,一剂见轻,又服数剂全愈。

或问∶药之健脾胃者,多不能滋阴分,能滋阴分者,多不能健脾胃,此方中芍药、甘草同用,何以谓能兼此二长?答曰∶《神农本草经》谓芍药味苦,后世本草谓芍药味酸。究之,芍药之味苦酸皆有。陈修园笃信《神农本草经》谓芍药但苦不酸。然嚼服芍药钱许,恒至 齿,兼有酸味可知。若取其苦味与甘草相合,有甘苦化阴之妙(甘苦化阴说始于叶天士),故能滋阴分。若取其酸味与甘草相合,有甲己化土之妙(甲木味酸己土味甘),故能益脾胃。此皆取其化出之性以为用也。又陈修园曰∶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药也。

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与生姜、大枣、桂枝同用,则为和营卫之品,与附子、干姜同用,则能收敛元阳,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本非补药,昔贤往往取为补药之主,其旨微矣。按此论甚精,能示人用药变化之妙,故连类及之。

西人谓∶心有病可以累肺作喘,此说诚信而有征。盖喘者之脉多数,夫脉之原动力发于心,脉动数则心动亦数可知。心左房之赤血与右房之紫血,皆与肺循环相通。若心动太急,逼血之力过于常度,则肺脏呼吸亦因之速过常度,此自然之理也。然心与肾为对待之体,心动若是之急数,肾之真阴不能上潮,以靖安心阳可知。

由是言之,心累肺作喘之证,亦即肾虚不纳气之证也。

西人又谓∶喘证因肺中小气管,痰结塞住,忽然收缩,气不通行,呼吸短促,得痰出乃减。有日日发作者,又数日或因辛苦寒冷而发作者,又有因父母患此病传延者。发作时,苦剧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ixuezhongzhongcanxilu-7-3-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牛蒡子配山药

    □ 李耀辉 马战平 王向阳 陕西省中医院肺病科 牛蒡子性味苦、辛,寒,归肺、胃经,具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之功。山药性味甘,平,归肺、脾、肾经,具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之功。二者相伍,出自《医学衷 …… [全文]

  • 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 …… [全文]

  • 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 …… [全文]

  • 玄参

    ;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 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 …… [全文]

  • 山药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 [全文]

  • 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内 …… [全文]

  • 3.滋培汤

    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 生山药(一两) 于术(三钱,炒) 广陈皮(二钱) 牛蒡子(二钱,炒捣) 生杭芍(三钱) 玄参(三钱) 生赭石(三钱,轧细) 炙甘草(二钱) …… [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胃气不降治法

    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为其息息下行也,实时时借其下行之力,传送所化饮食达于小肠,以化乳糜;更传送所余渣滓,达于大肠,出为大便。此乃人身气化之自然,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营运而无所窒碍者也。乃有时胃气不 …… [全文]

  • 山药

    ;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薯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薯、山薯、王薯、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 …… [全文]

  • 咳嗽

    咳嗽之病形何如.曰.咳嗽之病.尽属肺经.然有本经之咳嗽.有各脏腑迁移之咳嗽.本经之嗽.皮毛受之. 玄府闭矣.此外感也.玄府既闭.则肺气不舒.其在中之二十四窍.所以列行分布诸脏之气者.亦不能行于是肺满 …… [全文]

    《医宗己任编》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编著/作者: 张锡纯

更新日期:2021年7月7日

《医学衷中参西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医论
作者:张锡纯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09年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