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热第七

摘要:《幼幼新书》,咽喉肿痛,小便不通,炙甘草汤,积热者,炙甘草,食积,泻下,伤寒,甘草,阴阳,气粗,搐搦,大黄,栀子,黄连,四肢,胀满,连翘,惊痫,薄荷,泄泻,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玉诀》论积热者,因口不慎味,常餐粘食、腥膻、肥腻、冷滑、瓜果之物,已伤脾胃病也。胃腑虚微,结实难化,生疮瘢积,或胸胁之间,攻冲荣卫,呕逆气粗,眼涩,加渴,泄泻,两胁胀满。以汤散续,便宜疏宣,服千金丸(方见本门。)

《形证论》四十八候心脏积热歌∶

孩儿有积饶多渴,乳食都忘困难拨。壮热泻食食不消,四肢逆冷吐时厥。须知心脏积居中,取积于中方退热。热退调和即有功,莫使结毒恐惊掣。

此病先取积,后调气。此小余热不妨。取虚中积,皂角膏。(方见本门。)

《灵苑》治小儿诸惊、积热,解痰毒。

光明砂 麒麟竭 没药 甘草(炙。各一分) 生白面 麝香(各二钱)

上件六味各研,杵为末,同合和匀,以软饭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临卧时用薄荷水化下一丸。如解食毒,用好茶下三丸,更用四。量小儿年数大小,临时加减。

太医局 取小儿积热方。

辰砂(飞研,九两) 牛黄 腻粉 脑麝(四味并研。各三分) 金箔(九十箔,研) 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油)

上合研匀,炼黄蜡六两,入白沙蜜三分,同炼令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解五毒,治潮热、积热等疾。如治潮热积热、伤寒结胸、发黄狂走,躁热口干面赤,大小便不通,煎大黄炙甘草汤下一丸。毒利下血,煎黄连调腻粉少许下。如患酒毒、食毒、茶毒,气痰伏痞吐逆等,并用腻粉龙脑米饮下。中毒吐血,闷乱烦躁欲死者,用生人血下,立愈。小儿百病惊痫,急慢惊,风涎搐搦,龙脑腻粉蜜汤下绿豆大二丸。诸积食积热,颊赤烦躁,睡卧不宁,惊哭泻痢,并用金银薄荷汤下。更量岁数加减。如大人及妇人,因病伤寒时疾,阴阳气交结,伏毒瓦斯胃中,喘躁、眼赤,胡发不定,再经日数七八日以上,至半月日未安,医所不明证候,脉息交乱者,可服一丸,或分作三丸亦得。并用龙脑腻粉米饮调半盏以来下此药,一服取转,下一切恶毒涎并药丸。泻下如要却收,水洗净,以油单子裹埋入地中,五日取出,可再与大人、小儿根据法服一丸,救三人即不堪使。如要药速行,即用针札一眼子,冷水浸少时服之,即效更速。

太医局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干,目赤鼻衄,丹瘤结核,痈疮肿痛。又治伏暑躁热,疮疹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方。

甘草(锉,煨,二十斤) 大栀子(去皮,炒) 连翘(各四十两) 栝蒌根(十斤) 雄黄(飞,研,五两) 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子,焙干,秤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桃符丸方。

巴豆霜 川大黄(末) 黄柏(末。各一钱一字) 轻粉 砂(各半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 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桃符汤下亦得;未 三、二丸,临卧。

《玉诀》 取积热方。

生大黄 滑石(研) 皂角(炙) 巴豆(去壳,出油尽)

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十丸,茶汤下。

《玉诀》治小儿惊风积热。镇心定魄,安魂去风方。

牛黄 脑子 铅白霜(各三钱) 朱砂 川甜硝(各一钱)

上件药一处研如膏。薄荷温水下一字,二岁以下半字。风搐搦,研犀角温水下。

《四十八候》治小儿心脏积热。

砂(飞过) 粉霜(各一钱) 轻粉 白丁香(各半钱) 乳香(二钱) 巴豆(十五粒,去油)

上用枣肉丸如梧桐子大。量儿大小加减,临卧皂角煎汤下。

《四十八候》皂角膏取积热后,服调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罂粟子(各一钱) 白附子(半分) 藿香丁香(各半钱)

上末,紫苏汤下半钱、一钱。

《刘氏家传》 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宜服之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youyouxinshu-20-7-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积热第七

    《玉诀》论积热者,因口不慎味,常餐粘食、腥膻、肥腻、冷滑、瓜果之物,已伤脾胃病也。胃腑虚微,结实难化,生疮瘢积,或胸胁之间,攻冲荣卫,呕逆气粗,眼涩,加渴,泄泻,两胁胀满。以汤散续,便宜疏宣,服千金丸 …… [全文]

    《幼幼新书》

  • 积热

    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三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 …… [全文]

    《证治准绳·幼科》

  • 积热

    治风热积壅,消食、化气、导血 用大黄四两,牵牛四两、半生半熟,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茶下十丸,要利十五丸。冬月尤宜,并不搅人。 治热烦满,不能食 用 草生捣汁,服三四合。 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 …… [全文]

    《卫生易简方》

  • 积热

    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 □ 〔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 …… [全文]

    《医学纲目》

  • 积热泄泻

    【积热泄泻之症】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此积热泄泻之症也。 【积热泄泻之因】膏粱浓味,酒湿辛辣香燥之物,时积于中,积湿成热,热蒸于胃,下 【积热泄泻之 …… [全文]

    《症因脉治》

  • 痼冷积热

    痼冷积热,本是病因,不必有一病,然亦不必无一病。是以《巢源》有冷热病诸候,而《千金》创立此一门,遂为后学所取则。唯丹溪于《局方》颇有辨诘,其说陂而难通,今所不从。若火病则创见运气篇,而金元诸家务表章之 …… [全文]

    《杂病广要》

  • 胀满

    大意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内经)专主土败木贼.湿留气滞为病.(正传) 内因 由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纳谷.脾不运化.故阳自升而阴自降.乃成天地 …… [全文]

    《证治汇补》

  • 胀满

    经曰∶足太阴虚,则鼓胀。又曰∶胃中寒则胀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陈飞霞曰∶夫胀满者,腹胀气满也。因于脾肺不能健运,所以作胀也。有虚胀、寒胀、实胀、热胀。大抵虚胀、寒胀十之八九,实胀、热胀十之二三 …… [全文]

    《推拿抉微》

  • 积热论

    积热之症非一,有实热,有虚热。实热之候∶实则脉实,眼赤,惊搐,面红唇赤,心烦口渴,二便秘涩,腹中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吞酸,肌肉消烁,饮食不能为肌肤;虚热之候∶虚则脉虚,饮食不进,微声短气,恶闻人声,大 …… [全文]

    《婴童类萃》

  • 胀满

    脉 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浮大当发汗,虚小当利小便也。胀满脉弦,脾制于肝。洪数热胀,迟弱阴寒;浮为虚满,紧则中实;浮则可治,虚则危急。 证 夫中满腹胀者,其面目四肢不肿,而肚腹胀起,中 …… [全文]

    《古今医鉴》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儿科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