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散寒

摘要:《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附子理中汤,旋覆代赭汤,脾胃虚寒,温中祛寒,吴茱萸汤,消化不良,逍遥散,理中汤,益智仁,二陈汤,延胡索,吴茱萸,赤石脂,一贯煎,化湿,祛寒,阴阳,辨证,茯苓,呕吐,腹痛,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先生对食入不化,得嗳则畅的痞满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的启示,以及《张氏医通·腹满》所云:“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附子理中汤”,以脾胃虚寒立论,注意湿滞,选用附子、干姜、荜茇、吴萸之属以温中散寒,二陈汤化湿。如”张,女,早食,暮亦不能消,得噫与呕,即见舒畅,古人所称之胃寒,此症最吻合。炮附块、荜茇、淡干姜、橘皮、赤石脂(包)、淡吴萸、姜半夏、肉桂末、云茯苓、姜汁”。

本案例未明言所患何病,但在精炼的按语中已指出,早食,至暮仍不能消化,得噫气与呕吐则畅,其痞满证已跃然纸上。《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据此,先生重用温中之品,默消阳明遏伏之寒,重振太阴运化之能。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以后完素亦主热,东垣却主寒,各执一词。朱丹溪在其《丹溪心法·吞酸》篇云:“素问言热,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言其末也。”此说从实际中来,是属公允之论。《证治汇补·吞酸》篇也较详细地指出:“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木)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此乃李中梓氏从病理机制上作的进一步说明。先生治吐酸,就总体而言,仍以寒热虚实辨证为纲,并衷中参西地指出,有肝气犯胃、胃寒、胃溃疡诸型,同时各指出其治法及方药。如”徐,男,胃酸过多之原因甚繁,因拂逆而起者属于神经性,古人所谓肝气犯胃;受寒而起者属于消化不良,古人称谓胃寒。胃溃疡亦有胃酸过多,其溃疡即因胃酸过多而起者。他则胃分泌不正常,则因胃之实质变化。凡胃酸过多,对症疗法多用钙剂中和之。原因疗法:消化不良者如吴茱萸汤,肝气拂逆者如逍遥散、一贯煎;胃溃疡者当保护胃粘膜,如吸着剂旋覆代赭汤、独圣散之滑石。亦有胃酸不足亦能吞酸者,以上诸法皆无效,受寒则泛泛有酸意而大便溏、腹痛,不受寒则否,所谓一时性之胃酸过多。炮附片、淡吴萸、沉香曲、延胡索、公丁香、肉桂末(分二次吞)、炮姜炭、益智仁、荜茇、生艾叶”。

吐酸兼见白沫及气候转寒,妇女经期发作频繁者,先生从胃寒论治,方用附子配吴萸、干姜、荜茇、半夏等以温中祛寒化饮。如”吴,女,吐酸而兼有白沫者,多属消化不良之胃酸缺乏;如果气候转变,经期以内,其发益频,亦是神经之过敏。此二者各作古人之胃寒论治。淡吴萸、炮附块、旋覆花、干姜、荜茇、姜半夏、云苓、延胡索”。

“受寒则泛酸”,而无其它不适者,先生称为消化不良,属胃寒,法宗温中化饮,主药与上案吴女相似,如”朱,男,受寒则泛酸,但进酸物质,并不增加其酸,胃部亦不嘈杂,然则其酸是消化不良而来。炮附块、荜茇、川椒目、橘青皮、肉桂末、吴萸、姜半夏、云苓、薤白头”。

如在吞酸的同时,又见纳食后胀满,”脘与腹汩汩有声”者,亦从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angcigongyianzhongfuzideyingyong-4-8-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温中散寒

    痞满:先生对食入不化,得嗳则畅的痞满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的启示,以及《张氏医通·腹满》所云:“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 …… [全文]

    《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 脾胃

    钱 胃虚少纳。土不生金。音低气馁。当与清补。(胃阴虚不饥不纳) 麦冬 生扁豆 玉竹 生甘草 桑叶 大沙参 王 数年病伤不复。不饥不纳。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等。竟是治脾之 …… [全文]

    《临证指南医案》

  • 脾胃

    经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平人之常,气廪于胃。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 ○饮食劳倦则伤脾。 ○脾病者,善饥,肉痿,身重,足不收,行善 ,脚 …… [全文]

    《医述》

  • 脾胃

    大意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经文)脾胃盛则善食而肥.多食不伤.过时不饥.脾胃衰则少食而瘦.多食易伤.过时易饥.或虽肥而四肢不举.此脾实而邪气亦盛也.或善食而四肢削瘦.此脾强而邪火旺也.脾胃盛 …… [全文]

    《证治汇补》

  • 附子理中汤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主脾胃虚寒,腹痛食少,泄利呕逆,口噤肢厥,以及寒厥痼冷,霍乱脏毒,阴斑瘴毒,喉肿疮疡,口舌生疮,脉沉迟或沉细;并治 …… [全文]

  • 脾胃

    经义 《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热论》曰∶阳明者,十二经 …… [全文]

    《景岳全书》

  •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或手足厥冷,胸腹切痛,或痰气不利,口舌生疮,或呕吐泄下等症。去附子即名人参理中汤。 人参(去芦,一两) 白术(土炒,二两) 干姜(炮,一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制熟,一枚 …… [全文]

    《冯氏锦囊秘录》

  • 附子

    【本经】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生山谷。 味辛、咸、苦,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 …… [全文]

    《长沙药解》

  •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 …… [全文]

  • 脾胃

    许 四十七岁 癸亥二月二十日 脉弦而紧,弦则木旺,紧则为寒,木旺则土衰,中寒则阳不运,土衰而阳不运。故吞酸嗳气,不寐不食,不饥不便,九窍不和,皆属胃病。浊阴蟠踞中焦,格拒心火,不得下达,则心热如火,议 …… [全文]

    《吴鞠通医案》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