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寻常渴
证名。即一般的口渴。为与消渴区别,故称寻常渴。《证治准绳·杂病》:“口燥咽干,此寻常渴,非三消主。”详渴条。 …… [全文]
《中医词典》x~y
三消
论 《内经》曰∶二阳结谓之消。又曰∶瘅成为消中。东垣曰∶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液,若消则目黄口干,乃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若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 …… [全文]
《医学正传》
口渴
湿热则口不渴,燥热则口渴,此以渴不渴分湿火、燥火也。热在血分则不渴,热在气分则作渴,此以渴不渴分热在血,热在气也。胃家痰食所滞,则口渴而不消水;胃家邪热所伤,则渴而消水。此以消水不消水,分痰食积热也。 …… [全文]
《伤寒大白》
口渴
凡中风伤寒,结热在里,热伤气分,必烦渴饮水。治有二法∶表证已罢,而脉洪大,是热邪在阳明之半表里,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火以益气;表证未罢,而脉仍浮数,是寒邪在太阳之半表里,用五苓散,利水而发汗。 ○仲景 …… [全文]
《医述》
三消
内经曰.二阳结谓之消.东垣曰.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液.若热则目黄口渴.乃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若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谓热结也.虽有三消之分.其原皆本于胃土者.万物所归. …… [全文]
《医学传灯》
三消
三消者,凡多饮而渴不止,为上消。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鬲消者,鬲上焦烦,饮水多而善消也。消谷善饥为中消,验云∶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盖胃热则谷食易消,故令人善饥,胃火上炎,心血燥灼,而悬 …… [全文]
《顾松园医镜》
三消
经义 二阳结,谓之消。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瘅成为消中。(《素问》) 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心悬善饥。(《灵枢》) 哲言 消证有三∶ …… [全文]
《医述》
消渴
脉 心脉多浮,肾脉多弱。经云∶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又云∶脉软散当消渴,气实血虚也。又云∶脉数大者生,沉小者死;实而坚大者生,细而浮短者死。 病 《内经》曰∶二阳结,为之消。又曰∶瘅成为消中 …… [全文]
《古今医鉴》
三消
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尽虚则无能为力矣。有一僧专用黄 饮加减。其论盖详之。益血为主。三消。小便去多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中消消脾。脾气热燥。饮食倍常。皆消为小便。下消消肾。 …… [全文]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三消门
□ 李 稚龄阳亢阴亏,一水不能胜五火之气,燔灼而成三消,上渴,中饥,下则溲多。形体消削,身常发热。法当壮水以制亢阳。 大生地 川连 麦冬 知母 五味子 茯苓 生甘草 生石膏 牡蛎 花粉 又 夫三 …… [全文]
《王旭高临证医案》
目录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