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经选穴法

摘要:《中医词典》x~y,足太阴脾经,太阴脾经,百会,胃痛,穴位,脾经,督脉,公孙,表里,经脉,针灸,太阴,阳明,阴挺,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针灸选穴法之一。又称他经取穴。指在与病变经脉相关的其他经脉上选取穴位,包括表里经、同名经等。如足阳明胃的胃痛,取足太阴脾经公孙穴;足太阴脾经阴挺,取督脉百会穴。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ongyicidianxy-2-10-65-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骨后(2),上内踝(3)前廉,上踹(4)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5)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 …… [全文]

  •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 …… [全文]

  • 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 …… [全文]

    《中医词典》z~其他

  • 异经选穴法

    针灸选穴法之一。又称他经取穴。指在与病变经脉相关的其他经脉上选取穴位,包括表里经、同名经等。如足阳明胃的胃痛,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足太阴脾经的阴挺,取督脉的百会穴。 …… [全文]

    《中医词典》x~y

  • 足太阴脾经

    脾脏图(图缺)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居脊之第十二椎.掩乎太仓.(胃)主裹血.温五脏.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 中 …… [全文]

    《针灸聚英》

  •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大趾内侧。隐白所居。素问曰。太阴之根。起于隐白)。白肉际。过核骨后(核骨之下。太白所居焉)。上内踝前廉(商丘居此内踝之前)。上后( 谓胫之鱼腹也)。循 骨后。交出厥 …… [全文]

    《普济方·针灸》

  •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之经,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 …… [全文]

    《圣济总录》

  • 公孙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 …… [全文]

    《中医词典》e~f~g

  • 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经脉联络表里上下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都是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与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的 …… [全文]

  • 督脉

    督脉 【循行】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 …… [全文]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