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郑三山
明代医家。名钦谕。吴县(今属江苏)人。世业医,尝受业于李垣,为带下医,传至三山,则弘扬医道,博览善知。沉疴痼疾者一经诊治,多能获愈。行医五十年,济人无数。谓医者固须技精,更当存仁心,不然足以杀人。 …… [全文]
《中医词典》z~其他
带下
经义 任脉为病,男子外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难经》) 论证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幕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 …… [全文]
《医述》
古代医家的行医招牌
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广告触目皆是,目不暇接。它既为商家扩大影响,带来了效益,也为消费者增加信息,带来了便利。有趣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中,不乏行医招牌、招贴一类的广告,颇有特色,读起来兴味盎然。 最 …… [全文]
带下
朱丹溪治陶遵外姑,年七十,形瘦善啖,患白带。食前姜汤吞大补丸五十丸,一二次,午膳后及卧睡时,各与小胃丹十五丸愈。 胡安人白带下,月经甚多,食少倦怠,面黄,经中血块,有如筋膜者。与参、术等补血气,调脾 …… [全文]
《续名医类案》
带下
【歌】妇人带下有多般,风冷惊痰湿热寒,五脏三焦俱病此,七情六欲总相干。木乘土位因虚入,积滞胞门作实看,损耗精神形体瘦,重亡津液肾源干。临经房事伤冲任,恚怒悲衰动肺肝,升举补中益气饮,涩败樗白固真元。莫 …… [全文]
《女科指掌》
带下
带下之因有四。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一因伤于五脏。故下五色之带也。一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也。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赤者属血 …… [全文]
《妇科玉尺》
明代医家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
□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两都医案》两卷,明代倪士奇撰。因其上下卷分载的是在北京和南京的治案,分为北卷和南卷,故尔又称“南北医案”。刻于明亡之前。孤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作者倪士奇,字复贞,今 …… [全文]
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县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公元1522-1619年)年间,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 明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民族矛盾得到缓解,社会比较安定 …… [全文]
带下
带下有赤白之分。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赤带〔即赤淋。〕多缘忧思郁怒,损伤心脾,肝火时发,因之血不归经,遂下赤矣。治宜补养心脾,益肝凉血清火。若下久则阴血渐虚,中气渐损是当 …… [全文]
《顾松园医镜》
明代医家陈实功
陈实功(1555-1636),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明代杰出的外科医学家。 陈实功少年时期即开始习医,师事文学家,医学家李沦溟。 李先生认为:“医之别内外也,治外较难于治内。何者?内之症或不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