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摘要:《中医词典》z~其他,不内外因,辨证,总论,方剂,中医,陈言,外因,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卷二下半部-卷十八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并附治疗方剂,共分180门,载方1500余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ongyicidianz-2-9-24-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 …… [全文]

    《中医词典》r~s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十八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本书卷一-卷二前半部为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 …… [全文]

    《中医词典》z~其他

  • 从《三因方》看《金匮要略》

    摘要:《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从“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 …… [全文]

  • (三)不内外因

    1、伤食:对食物酸、苦、甘、辛、咸五味,臊、焦、香、腥、腐五臭对人体饮食失调所致之疾病 2、外伤:刀斧、跌打损伤、火荡伤、车祸等。 任何疾病皆脱不了此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而生病,是称为疾病三因。而 …… [全文]

    《中医之钥》

  • 陈言

    ①南宋医家。字无择,浙江青田人。行编集《依源指治》之稿,述疾病之病因病理,唯未能梓行。对疾病之病因有深入研究,尝谓“医事之要,无出三因;辨因之初,无逾脉息”,后撰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 …… [全文]

    《中医词典》c~d

  • 陈言对儿科学的贡献

    关键词: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儿科学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南宋绍兴、淳熙间(1131~1189年)人;[1]也有认为约出生在北宋宣和初年,卒于南宋绍熙初年。[2]陈 …… [全文]

  • 不内外因

    病因学术语。指一类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 [全文]

    《中医词典》a~b

  • 急惊风有三因

    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气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苟失而不治,热甚发搐,此外因之病也。宜导赤散、泻青丸主之。 有内因者,如伤饮食发热者,即宜消导之、下之,如保和丸、三黄枳实 …… [全文]

    《幼科发挥》

  • 中医古籍书名的文化内涵

    中医古籍是众多先贤穷其一生的经验总结,他们希望在有限的印刷空间里,留给后人最大量的信息,总是言简意赅,尤其在书名的选择上,更是殚精竭虑。我们后人读古籍,领会文意的同时,不能忽视言外之意。现举几个书名, …… [全文]

  • 不内外因

    愚尝论十岁以上小儿,饮酒啖热,因热动血,醉饱掬撅,胃脘吐血,甚至鼻口俱出。 此非内因外因之使然,乃自取过耳。治法先用百解散去桂,加黄连、水、葱、灯心煎服,疏利热毒,次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或藕节,水 …… [全文]

    《活幼心书》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