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重舌
舌下静脉郁血而肿胀,如多生一小舌,或与舌体连贯成花状,伴有头项痛、发热等,日久可溃烂。可因心脾积热或酒后受风而发。 …… [全文]
《中医名词词典》
肿胀
(俗名臌症)此指久病虚证之肿胀而言,凡新得实证肿胀,不在此例。 【原因】大病之后,或身体素弱,心脏、肾脏、肺脏、肝脏血行障碍,皆能致此症。俗名臌症而中医注重脾胃失运,寒湿为病,实有精义,此论已中肿胀 …… [全文]
《止园医话》
肿胀
按∶肿胀有风热上攻,有燥火客邪;或黑珠疼甚;或白睛肿痛,皆因肝经实热,或移热于肺,俱宜清火散风治之。 □ 肿胀如杯目最疼,泪多怕热与羞明,若侵头脑连眶痛,木火为殃祸不轻,忽使睛中灌瘀血,管教变症似 …… [全文]
《审视瑶函》
积热
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三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 …… [全文]
《证治准绳·幼科》
肿胀
经义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生,而五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 ,微动四极,温衣,缪 …… [全文]
《医述》
小舌落下
病证名。系指悬壅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的病证。多由脾胃积热,热气上蒸所致。症见小舌肿坠下垂,作梗作痛。治宜解毒泻热,消肿止痛。可选用清胃散、普济消毒饮等加减。也有因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可用补中益气汤 …… [全文]
《中医词典》x~y
肿胀
小儿腹痛体瘦,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呕利撮口,此脾上虚而寒水所侮也。若口中气温,面色黄白,目无睛光,或多睡恶食,或大便酸臭,此积病也。若腹胀而闷乱喘满者,实也。若不闷乱者,脾虚也。 …… [全文]
《续名医类案》
肿胀
经曰∶至阴者肾水也,少阴者冬脉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跗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丹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 …… [全文]
《保婴撮要》
肿胀
陈 三十二岁 甲寅年二月初四日 太阴所至,发为 胀者,脾主散津液,脾病不能散津,土曰敦阜,斯 胀矣。厥阴所至,发为 胀者,肝主疏泄,肝病不能疏泄,木穿土位,亦胀矣。此症起于肝经郁勃,从头面肿起,腹因胀 …… [全文]
《吴鞠通医案》
肿胀
初因面肿.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应.即与导滞.滞属有质.湿热无形.入肺为喘.乘脾为胀.六腑开阖皆废.便不通爽.溺短混浊.时或点滴.视其舌绛口渴.腑病背胀.脏病腹满.更兼倚倒左右.肿胀随着 …… [全文]
《叶天士医案精华》
目录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