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阴阳交
语出《素问.评热病论》。热病出汗后,仍发热,脉躁疾。发热和脉象不因出汗而见和缓,反有狂言、不能食的症状,前人认为这是阳邪交入于阴分,消耗阴气所致,故名。属危重证侯。 …… [全文]
《中医名词词典》
发热
凡发热必察其表里有无兼证.而后可穷其致热之因.其但发热而表里别无兼证者.此内伤发热.不在此例.所谓兼证者.以外兼头痛恶寒身疼腰痛等证.此邪在表者也.内兼烦渴胸腹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证.此邪在里者也.发热特 …… [全文]
《伤寒寻源》
发热
凡病鲜有不发热者,而内伤外感,其大关键也,已各立门,详其治法。此又立发热门者,重在内伤,示人治热之都例也。《明医杂着》云∶世间发热症类伤寒者数种,治各不同。张仲景论伤寒、伤风,此外感也。因风寒之邪感于 …… [全文]
《证治准绳·杂病》
发热
大意 经曰.阴虚则发热.此一端也.其他除外感客邪之外.有劳力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挟瘀挟痰.疮毒虚烦.皆能发热.宜熟辨之.(汇补) 内因 阴虚而阳气偏胜则发热.阳虚而下陷阴中亦发热.(东垣) …… [全文]
《证治汇补》
发热
《脉经》曰∶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为阴虚。无力为虚,有力曰实。 病 夫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则成热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潮热者,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者,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 …… [全文]
《古今医鉴》
发热
薛氏曰∶产后虚烦发热,乃阳随阴散,气血俱虚,若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补汤,若热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当归补血汤。若误认为火证,投以凉剂,祸在反掌。 王太仆先生云∶如大寒而甚。热之不 …… [全文]
《济阴纲目》
出汗
[总诀]古云盗汗属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识得阴阳相附丽,互根当究五车书。 发热出汗,时见恶风洒洒者,伤风之外证也。宜防风和营汤。 防风(二钱) 白芍(二钱) 荆芥(一钱) 紫苏(一钱) 香附(一钱 …… [全文]
《医学见能》
出汗
汗者.气分之水也.血虚则气热.故蒸发其水.而出为汗.但头汗出.身不得汗者.乃阳气内郁.冒于下而为汗.以小柴胡汤.解其郁.则通身得汗而愈.蒸蒸汗出者.乃血虚气盛.沸溢为汗.宜用白虎汤.加当归蒲黄蝉蜕治之 …… [全文]
《血证论》
发热
小儿之热,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不同。虚实温壮,四者之不一。及表里血气、阴阳浮陷,与夫风湿痰食,各当详之。心热者额上先赤,心烦心痛,掌中热而哕,或壮热饮水,已午时益甚。肝热者左颊先赤,便难转筋,寻衣捻物, …… [全文]
《保婴撮要》
发热
戴院使云∶未溃之际,憎寒壮热,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脓去已多而大热不休者,似为难治。盖毒之得脓,犹伤寒表证之得汗,汗已而反太热,则为坏伤寒矣。又云∶患痈毒人,脓血已溃,所去过多,津液枯渴。多病于渴,纵有 …… [全文]
《证治准绳·疡医》
目录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