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痹

摘要:《中医名词词典》,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素问,红斑,脉痹,寒湿,血脉,肌肤,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语出《素问.痹论》。凡是指以血脉症状为主的痹证。临床表现为有不规则的发热,肌肤有灼热感、疼痛、皮府或见红斑,多因血虚,以寒湿邪留滞血脉所致。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ongyimingcicidian-9-2-15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脉痹

    语出《素问.痹论》。凡是指以血脉症状为主的痹证。临床表现为有不规则的发热,肌肤有灼热感、疼痛、皮府或见红斑,多因血虚,以寒湿邪留滞血脉所致。 …… [全文]

    《中医名词词典》

  • 血脉

    ①解剖结构名。即经脉。简称脉。血液运行之通道。《灵枢·九针论》:“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活人书》卷三:“血脉者,营养百骸,滋润五脏者也。”参见脉条 …… [全文]

    《中医词典》x~y

  • 临床表现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 …… [全文]

    《传染病》

  •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 …… [全文]

    《传染病》

  • 临床表现

    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无明确的潜伏期。 (一)主要临床表现 1.原发炎症各种病原菌所引起的原发炎症与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有关。如金葡萄多引起皮肤的化脓性炎症、咽峡炎及肺炎,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 …… [全文]

    《传染病》

  •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5日。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7天;原发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仅数小时;曾预防接种者,可长至12天。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除轻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同 …… [全文]

    《传染病》

  •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根据1977年九月我国北方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试行标准”,临床上分型为:多性期;慢性活 …… [全文]

    《传染病》

  •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 其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一)普通型 约占90%左右。病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但 …… [全文]

    《传染病》

  • 多形红斑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可与感染细菌、病毒(特别是单纯泡疹病毒)、酶菌、原虫有关,也可由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 …… [全文]

  • 痹证

    痹证 【概述】 痹证系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以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疼痛、重着、屈伸不利、甚或红肿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痹的病名,首见于《内经》。针灸 …… [全文]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