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针灸诊疗技术

中国中医药报

医案

摘要:半身不遂,牙关紧闭,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高血压,苔黄腻,中医学,咽干,活血,昏睡,环跳,腹胀,便秘,饮食,曲池,自汗,肿胀,风池,阴阳,文摘。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的疾病。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年以上为多见,尤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本病发病急剧,死亡率、致残率高。根据疾病的性质,可以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类。前者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其次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栓塞次之。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中风”、“卒中”、“大厥”、“风痱”等病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或房室劳累等诱因,以至于风、火、痰、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生本病。

辨证分型

1.中经络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

(1)肝阳暴亢: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阻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

(5)阴虚风动: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2.中脏腑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1)闭证:神昏,面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二便不通;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2)脱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气息微弱,手撒口开,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苔滑腻,脉散或微。

针灸治疗

1.中经络

[治则]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处方] 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加减]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2.中脏腑

[治则] 醒脑开窍,兼开窍启闭,回阳固脱。

[处方] 水沟、内关。

[加减] 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加气舍。

[操作] 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水沟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适宜技术

1.平衡针法

[取穴]

(1)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2)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3)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4)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腘窝处垫高15厘米左右,支撑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手法]

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WenZhaiView/124B5ZH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脑血管意外针灸诊疗技术

    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的疾病。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年以上为多见,尤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本病发病急剧, …… [全文]

  •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亦称“中风”或“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上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脑出血次之。脑血栓 …… [全文]

    《自我调养巧治病》

  • 脑血管意外

    疾病概述 脑血管意外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中风、脑卒中,是供应脑的动脉血管,包括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意识障碍及(或)脑局灶症状(言语障碍、面瘫、肢瘫)。脑血管意 …… [全文]

  •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包括颅内、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多见,尤以急性脑血管疾病更为重要。中医称为“中风”、“卒中”。认为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精血亏耗,使心、肝、脾、肾等脏腑及 …… [全文]

    《自我调养巧治病》

  •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 【病因及发病机理】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mo …… [全文]

    《神经病学》

  • 什么叫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我们所讲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急性脑血管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 …… [全文]

  • 二、脑栓塞

    脑动脉栓塞后,由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如缺血梗塞区中伴有点状出血时,称为出血性或红色梗塞,否则称为缺血或白色梗塞。梗塞后8小时脑组织灰白质界线不清,梗塞区脑组织水肿,随后软化和坏死 …… [全文]

    《神经病学》

  • 中风(急性脑血管疾病)

    人们流传一种错误的见解认为不能让高血压病人跌倒,跌倒后会发生中风,因此若看到高血压病人跌倒应该赶快将他扶起站好才能避免发生中风。其实发生中风的高血压病人是先发生中风然后才跌倒于地。真要发生中风,在安稳 …… [全文]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由于脑动脉血管非外伤性的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通常5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发病最多,男 …… [全文]

    《老年百病防治》

  •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先天性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而成。起病急骤,剧烈头痛,位于后枕和颈部,有时可放射到前额或眼部,低头时头痛加重,颈部活动受限。头痛时多伴有频繁的呕吐,可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欣快感、谵 …… [全文]

赞助商链接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