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摘要:食欲不振,糖尿病,阴阳,消渴,猪肉,消肌,痈疽,消化,人体,瘅热,黄帝,经脉,精血,五变,水果,口腔,素问,灵枢,阳气,阳明,大暑,文摘。消,削减、减小的意思,表示有形的物体体积的减少,也用于描述无形的物质、能量、时间的减少。消从水字边,原指固体的冰雪体积减小,变成液态的水。消的同音同义词“销”和同义词“烁”描述的就是固体的金属融化成液态。
消在《黄帝内经》中使用很广泛。如形容脑髓骨髓减少——《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灵枢·痈疽》:“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阳留不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形容人体消瘦——《素问·疟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素问·风论》:“其热也则消肌肉。”《灵枢·五变》:“热则消肌肤。”
形容有形或无形病邪消失——《灵枢·刺节真邪》:“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散亡。”
形容气的耗减——《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素问·阴阳别论》:“是故刚与阳,阳气破散,阴气乃
回到我们所说的消化的主题——《灵枢·五变》:“胃中热则消谷。”《灵枢·大惑论》:“谷消则善饥。”《灵枢·经脉》:“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总体来说,消表示的是量变,同一种物质的量减,也就是所谓的消到了极处,就是消失、消散、消亡、消灭。但是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这种量变导致了质变,“化”就应运而生了。
化的意思就是转化,质的变化,新的物质的化生。我们常说的天地造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庄周化蝶,都是这个意思。
就消化而言,大块的肉,成条的面,成颗粒的米,硬脆的蔬菜水果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胃的研磨形成了乳糜,这就是消的过程。大块的猪肉消磨得再小,它还是猪肉。当它经过酶的作用重新组合,变成人体的组织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被称作“化”了,这就是“吃猪肉长人肉”了。
有的病人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有的则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这都是不消。消且不能,更谈不上化了。这一般是阳明胃肠 ……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WenZhaiView/9B49Z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