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宜食物品

杂文

摘要:小便不利,本草纲目,清热解毒,本草拾遗,玉米须,本草,解毒,利水,清热,二便,吐血,中医,小便,湿热,玉米,大便,西瓜,黄酒,黄疸,肝炎,胆囊,文摘。宜食物品

黄疸患者宜食物品有。

玉米须

无论是溶血性黄疽,或是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或是肝炎引起的黄疸,均颇适宜。每日用干玉米须60~100克,煎水代茶饮。河北《中医验方汇选》中介绍:“曾治两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症见小便黄,大便灰白,眼球及周身均现黄色,体温高,经用西药无效,后单用玉米须数日而愈。”另据1961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议上介绍:“有二人误食野生植物‘招鸟棒’中毒引起的急性溶血性黄疽,即以玉米须1~2两煎服,分别于4~6小时后,尿量增加,黄疽减退而消失。”

金花菜

俗称母鸡头,原名苜蓿。每次用其根25~50克,煎水喝,1日2~3次,有清湿热,退黄疸功能,适宜阳黄者食用。《唐本草》云:“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苏州医学院编印的《中草药手册》中记载:“清热利尿退黄。”

西瓜

阳黄之人小便发黄,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饮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冬瓜

能利尿、清热、解毒,适宜阳黄之人服食。可用鲜冬瓜,不限量,随意煨汤喝。

茭白

适宜湿热黄疸者服食,能解热毒、利二便。《本草拾遗》中早有记载:“茭白,去烦热,除目黄,利大小便。”可用鲜茭白30~60克,水煎服。

田螺

能清热、利水。《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利湿热,治黄疸。”其性大凉,故适宜湿热黄疽者服食。民间有用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捶碎田螺壳,取螺肉加入黄酒小半杯,拌和,再加清水炖熟,饮其汤,每日1次。

螺蛳

适宜湿热黄疸者食用,有清热、利水、退黄的效果。《本草汇言》中记载:“螺蛳,解酒热,消黄疸。”古方亦多用之,如《永类钤方》中有:“治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饮汁。”《小山怪证方》亦云:“治黄疸吐血,病后其身目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宿,五更取清服二三次。”

蚬肉

能清热、利湿、解毒,适宜湿热黄疸之人服食。《日华子本草》中说过:“蚬肉,利小便,下热气,解酒毒目黄。”可用新鲜蚬肉煨汤喝。

蛤蜊

性寒,利水。《泉州本草》云:“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所以,用蛤蜊肉熬汤喝,适宜湿热黄疸之人。

泥鳅

民间有食用泥鳅炖豆腐来治疗黄疸湿热小便不利的经验。据《黑龙江医药》1972年第3期中介绍了辽宁省盖县城关医院的经验:取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然后放入100℃干燥箱内烘干,取出研粉,每服10克,每日3次。用此法治疗32例肝细胞性黄疸,结果全部治愈。

鲤鱼

功能利水,适宜阳黄或阴黄者服食。早在《别录》中就有记载:“鲤鱼,主黄疸。”民间也多有用之。《吉林中草药》云:“治黄疸:大鲤鱼一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

梨子

能清热、解毒、消痰。它含有维生素C1、B1、B2、烟酸和糖,据马文飞《食物疗法》中介绍:“治黄疸病:雪梨,洗净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个,1日3次。”

荸荠

甘寒清热,湿热黄疸者宜食。民间传统经验是用荸荠200克,打碎后,煎水代茶频饮。

猕猴桃

性寒解热,适宜阳黄者服食。崔禹锡《食经》云:“和中安肝,主黄疸。”

山楂

据《福建中医药》杂志1966年2期介绍,用北山楂治疗黄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黄效果。具体方法是:全部采用单味北山楂肉,开始1~2日内,日用量为60克,第3天起减少,以开水浸泡当茶饮服。

茄子

性凉清热,适宜湿热黄疸者服食。《广东中医》1960年12期报道了李冀农氏的经验介绍:有人病黄疸,医治无效,奄奄一息,后无意中买紫茄数斤,和米同煮作餐,连食数日痊愈。有邻人患此,如法服食数日,亦得痊愈。

番薯

《金薯传习录》云:“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

香醋

能解毒、散血。《本草纲目》亦载:“散瘀血。治黄疸,黄汗。”《新医药杂志》1975年第1期中也有介绍:湖北宜昌县医院试治51例肝炎性黄疽,均获痊愈,症状平均4天内消失。具体方法是,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食用米醋,井口服复合维生素B2片,不用其他保肝药物。

绿茶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WenZhaiView/BA99ZX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黄疸宜食物品

    宜食物品 黄疸患者宜食物品有。 玉米须 无论是溶血性黄疽,或是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或是肝炎引起的黄疸,均颇适宜。每日用干玉米须60~100克,煎水代茶饮。河北《中医验方汇选》中介绍: …… [全文]

  • 玉米须

    ;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 [全文]

  • 玉米须

    ;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烟吸入。;出 …… [全文]

  • 玉米须

    【药用】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ZeamaysL.的花柱和花头。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 本品甘淡而平,功 …… [全文]

    《中药学》

  • 黄疸

    黄疸是指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巩膜、粘膜、皮肤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一种临床征象。当血中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未能观察到黄疸时,叫做隐性或亚临床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由于肝脏、胆 …… [全文]

    《老年百病防治》

  • 玉米须

    ;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0.5~2两,煎服。 …… [全文]

  • 小儿黄疸

    小儿黄疸  退黄消疸 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 …… [全文]

  • 新生儿黄疸

    【概述】 新生儿黄疽是指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与胎孕等因素有关。凡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疽,于10~14天内消退,若是早产儿可延迟到第3周才消退,其他情况一般良好, …… [全文]

  • 玉米须治病多

    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 …… [全文]

  • 黄疸

    病证名。目黄,皮肤黄、小便黄之证。亦称黄瘅。《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由瘀热与湿相搏,不得泄越,寒 …… [全文]

    《中医词典》h~j

赞助商链接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