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摘要:《传染病》,临床表现,便秘,发热,呕吐,四肢,头痛,恶心,消化,烦躁,中枢,腹泻,腹部,疼痛,基础,白及,神经,头颈,感染,嗜睡,瘫痪,震颤,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瘫痪型的病程大致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L,最初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数日后,则见淋巴细胞占多数,蛋白及糖正常或稍增,以后细胞数减少而蛋白恢复较慢。

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三角架体位

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本型分为以下五期

1.前驱期 本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多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咽痛、咳喇等上呼吸道症状,或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道症状。经1~2日发热,再经4--7日无热期后进入瘫痪前期。

2.瘫痪前期 本期特征与无瘫痪型相似,体温再度上升或持续下降,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此期脑脊液多有必变。

3.瘫痪期 一般在第二次发热1~2日后或在高热和肌痛处于高峰时发生瘫痪,但在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四型:

(1)脊髓型 瘫痪多为下运动元性,多表现为弛缓性瘫痪,其特点①发生于一肢或数肢,以下肢为多见。②近端大肌群如三角肌,胫骨前肌瘫痪较远端小肌群出现早而重。③瘫痪肌群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同侧上下肢均瘫者少见。④不伴有感觉障碍。⑤发生上行性瘫痪者,即由下肢向上蔓延腹、背、颈部而达延髓者,则预后严重。⑥瘫痪出现后,腱反射随之减弱或消失。

肢体瘫痪的轻重可按肌肉活动程度分为6级:O级(全麻痹),刺激肌肉时,毫无收缩现象;1级(近全麻痹),刺激肌肉时,肌腱或肌体略见收缩或触之有收缩感,但不引起动作;2级(重度麻痹),肢体不能向上抬举,只能在平面上移动。3级(中度麻痹),可自动向上抬举,但不能承受任何压力;4级(轻度麻痹),可自动向上抬举,亦能承受一定压力,但不能对抗阻力;5级,肌力正常。

当脊髓的颈膨大受累时,可出现颈肌、肩部肌肉、上肢及膈肌瘫痪。当脊髓的胸段受累时,可出现颈部肌肉、肋间肌、上腹部肌肉及脊椎肌肉瘫痪。两种情况皆可出现呼吸困难。当脊髓的腰膨大受累时,可出现下肢、下腹部及下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chuanranbing-4-2-4-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瘫痪型的病程大致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 …… [全文]

    《传染病》

  • 脑性瘫痪护理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ies)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病因】 脑 …… [全文]

  • 二、瘫痪的定位诊断

    瘫痪是指肌肉的收缩无力至完全不能。根据其无力程度分为不完全性瘫痪,(轻瘫、肌力检查为1-4度)和完全性瘫痪(肌力为0度)两种。产生瘫痪的原因有三种: (一)神经原性瘫痪:根据运动通路受损的部位又分为 …… [全文]

    《神经病学》

  • 第三节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按发病时的血清钾浓度和症状可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三型,其中以低血钾型最多见。 【病因与发病机理】 本病的病因及发 …… [全文]

    《神经病学》

  • 瘫痪

    论曰瘫痪之辨。瘫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痪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枝梧者。谓之瘫。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凭物方能运用者。谓之痪。 或以左为瘫。右为痪。则非也。但以左得之病 …… [全文]

    《圣济总录》

  • 瘫痪

    窦材治一人,病半身不遂,先灸关元五百壮,一日二服八仙丹,五日一服换骨丹,觉患处汗出,来日病减四分,一月全愈。再服延寿丹半斤,保元丹一斤,五十年病不作。《千金》等方不灸关元,不服丹药,惟以寻常药治之,虽 …… [全文]

    《续名医类案》

  • 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相对较少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常造成突发的无力和瘫痪。 当周期性瘫痪发作时,肌肉对正常神经冲动无反应,甚至对电子仪器的人工刺激也不反应。发作与癫痫不同之处在于患者完全清醒。不同的家 …… [全文]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面神经瘫痪

    面神经瘫痪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也可以由中枢病变造成,因此必须区别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不容混淆。 周围性面瘫的表现是同侧额肌、眼眶部肌肉与口部肌肉都出现瘫痪;病人不能 …… [全文]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双下肢瘫痪14天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  余国俊 张X X,男,36岁,农民,1986年10月24日诊。 病史摘要 患者素来体健,偶感外邪,发热,头痛,体倦,咳嗽。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诸症已经缓解, …… [全文]

    《名师垂教》

  • 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upper motor nearon paralysis)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 …… [全文]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赞助商链接
目录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