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 白术 白芍药 茯苓 当归 川芎 甘草 熟地黄(等分) 肉桂(少许) 正产之后,气血虚耗者,此方主之。小产者,亦此方主之。 气虚宜补气,故用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血虚宜补血,故用当 …… [全文]
《医方考》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芍药 甘草(等分) 桂心(少许) 疮久,血气虚弱,颈面腹背皆疮者,此方主之。 疮疥生于手足者为轻,生于颈面腹背者,气血虚羸之盛,乃小人道长之象。故用人参、 …… [全文]
《医方考》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 白术 白芍药 熟地黄 茯苓 当归 川芎 甘草(各等分) 桂心(少许) 肉极者,肌肉消瘦,皮肤枯槁,此方主之。 肉极由于阴火久灼者难治,宜别主六味地黄丸。若由饮食劳倦伤脾而致肉极者,宜大补 …… [全文]
《医方考》
十全大补汤
伊芳尹十全大补汤中,用四君子汤补气,加木香不使上焦气滞也;用四物汤补血,加沉香不使下焦血滞也。 上古气血皆浓,故用二香补而兼之以行。若叔季之人,气血多虚,故东垣以黄 代木香,更益其气;以肉桂代沉香, …… [全文]
《医述》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炒) 白芍药(炒) 茯苓(去皮) 黄 (炙) 当归 甘草(炙) 熟地黄 川芎(各一钱) 桂心(二分) 痢疾已愈,气血大虚者,此方主之。 大虚者必大补,故用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以 …… [全文]
《医方考》
第三十二节 产后玉门不闭
薛立斋云∶气血虚弱,十全大补汤主之。 …… [全文]
《沈氏女科辑要》
十全大补汤
治杖疮,气血俱虚,肿痛不消,腐而不溃,溃而不敛,或恶寒发热,自汗盗汗,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若怯弱之人,患处青肿而肉不坏者,服之自愈。若有瘀血,砭刺早者,服之自消。或溃而脓水清稀,肌肉不生,或口干作 …… [全文]
《正体类要》
十全大补汤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 …… [全文]
十全大补汤
人参 黄 (蜜炙) 茯苓 白芍药(酒炒) 白术(炒) 当归(酒洗) 甘草(炙)熟地黄 川 发汗过多,因而致痉者,此方主之。疮家虽身疼,不可发汗,发汗则痉者,亦此方主之。 上件皆是过亡津液,无以养筋 …… [全文]
《医方考》
产后玉门不闭属气血不能收摄
陈良甫曰∶产门不闭,由元气素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血气不能收摄故也,十全大补汤。有初产阴户肿胀,或 痛不闭,加味逍遥散。若肿不闭者,补中汤加五味子,切忌寒凉之药。 …… [全文]
《女科经纶》
目录
- 作者:沈又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王序
- 卷上
- 卷下
- 第一节 临产
- 第二节 胞衣不下
- 第三节 产后喜笑不休
- 第四节 恶露过多不止
- 第五节 恶露不来
- 第六节 九窍出血
- 第七节 黑气鼻衄
- 第八节 眩晕昏冒
- 第九节 发狂谵语
- 第十节 不能语
- 第十一节 声哑
- 第十二节 呃逆
- 第十三节 喘
- 第十四节 发热
- 第十五节 乍寒乍热
- 第十六节 头汗
- 第十七节 泄泻、滞下
- 第十八节 便秘
- 第十九节 头痛
- 第二十节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
- 第二十一节 腹中虚痛、胸项结核
- 第二十二节 小腹痛瘀血成脓
- 第二十三节 腰痛
- 第二十四节 遍身疼痛
- 第二十五节 浮肿
- 第二十六节 咳嗽
- 第二十七节 口眼斜
- 第二十八节 腰背反张
- 第二十九节 小便不通
- 第三十节 尿血
- 第三十一节 尿胞被伤小便淋沥
- 第三十二节 产后玉门不闭
- 第三十三节 玉门肿胀痛
- 第三十四节 阴脱、子宫下坠
- 第三十五节 产户下物
- 第三十六节 水道下肉线
- 第三十七节 乳汁不通
- 第三十八节 回乳
- 第三十九节 乳头碎裂
- 第四十节 吹乳
- 第四十一节 乳痈红肿方发
- 第四十二节 乳痈已成
- 第四十三节 乳岩
- 第四十四节 热入血室
- 第四十五节 咽硬
- 第四十六节 脏躁
- 第四十七节 阴寒
- 第四十八节 阴吹
- 第四十九节 阴痒
- 第五十节 女科书大略
- 第一节 临产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