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噤口痢

摘要:《是斋百一选方》,手足厥冷,噤口痢,五苓散,石莲,手足,痢疾,附子,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孟公实郎中传云甚妙。

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便觉思食。

此愈,自服痢药。

祭酒林谦之说,韶州医人刘从周治病有功,议论殊不凡,且有验,云大凡痢疾,不问赤白而后为冷热之症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shizhaibaiyixuanfang-15-2-3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治噤口痢

    孟公实郎中传云甚妙。 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便觉思食。 此愈,自服痢药。 祭酒林谦之说,韶州医人刘从周治病有功,议论殊不凡,且有验,云大凡痢疾,不问 …… [全文]

    《是斋百一选方》

  • 痢疾

    脉∶痢脉多滑,按之虚绝,尺微无阴,涩则少血,沉细者生,洪弦者死。 痢疾不分赤白,俱作湿热治之明矣。赤属血、白属气,赤白相兼,脓血杂痢,皆因脾胃失调,饮食停滞,积于肠胃之间多。其暑湿伤脾,故作痢疾,起 …… [全文]

    《万病回春》

  • 痢疾

    脉 下利之脉,宜微小,不宜浮洪;宜滑大,不宜弦急;宜身凉,不宜身热。经所谓;身凉脉细者生,身热脉大者死。是亦大概言之耳,不可一途而论也。叔和云∶下痢微小却为主,脉大浮洪无瘥日。 证 夫痢乃湿、热 …… [全文]

    《古今医鉴》

  • 痢疾

    东垣云∶白者,湿热伤气分;赤者,湿热伤血分;赤白相杂,气血俱伤也。 □ 痢疾者,腹中实积也。 万亿丸(方见通治。) 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初起者,一服即愈。 一方 治小儿痢。用鸡子一个,冷水下锅 …… [全文]

    《万病回春》

  • 痢疾

    痢不问赤白.皆从积治.湿热者.食积之所生也.痢初得之.其法宜下.积不去. 止也.如吐泄后痢者.其积已下.不可再下.复伤胃气.可下者.木香导滞丸主之.不可下.宜去积.保和丸主之. 陈皮(五钱) 枳壳 …… [全文]

    《幼科发挥》

  • 痢疾

    【总括】痢名滞下古来言,赤白肠中痛可怜;补涩浓肠须缓用,治之当以痢为先。 【脉法】《内经》曰∶肠癖下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癖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内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又 …… [全文]

    《幼科折衷》

  • 痢疾

    〔总论〕 治痢大法.当祖述内经.参考诸家名论.方能尽善.或六淫之邪侵于外.或饮食之积伤于内.间或岁时疫气流行.皆能致痢.其病大率至三秋而发者.盖暑湿之邪偏多.伤气分则白.伤血分则赤.赤白相兼.气血俱病 …… [全文]

    《文堂集验方》

  • 痢疾

    大全云∶产后痢疾者,由产劳伤,脏腑不足,日月未满,虚乏未复,或劳动太早,或误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则外伤风冷,乘虚入于肠胃,若误食生冷,则难化之物伤于脾胃,皆令洞泄水泻,甚者变为痢也。若血渗入大肠,则为 …… [全文]

    《济阴纲目》

  • 痢疾

    脉诀云.痢疾脉沉细者生.洪大者死.此言久病也.初起之时.元气未虚.谷气尚强.其脉未有不滑而大者.惟久病之后.元气已虚.谷食又少.故脉宜沉细.不宜洪大也.夫痢疾之起.由于暑食伤脾.不能运化.并于血分.作 …… [全文]

    《医学传灯》

  • 痢疾

    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下为肠泄,久为肠 。陈飞霞曰∶小儿此病初起,两眉皱而多啼,由腹痛也。烦躁不安,由里急后重也。数至圊而不能,或赤白相兼,或单红单白,是其候也。周梦觉曰∶痢有不 …… [全文]

    《推拿抉微》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