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形内应脏腑部位篇

摘要:《形色外诊简摩》,肾生骨髓,肺合大肠,脾合胃,开窍,肿胀,大肠,四肢,六腑,小肠,痞满,五脏,心气,金匮,肾气,四白,缺盆,膀胱,通天,三焦,脏腑,关格,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面窍 体部)

五脏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以候 KT 。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裹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者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五脏别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六腑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痈同壅,谓痞满、关格、肿胀之类,非专指疮痈也。)

肝开窍于目,目藏精于肝。肝病在头、在筋。心开窍于耳,耳藏精于心。心病在五脏、在脉。脾开窍于口,口藏精于脾。脾病在舌本、在肉。肺开窍于鼻,鼻藏精于肺。肺病在背、在皮毛。肾开窍于二阴,二阴藏精于肾。肾病在溪、在骨。(上面窍之分应脏腑也。头、脏、舌、背、溪,以体段言,皮毛、肉,脉、筋、骨,以形层言。)

肺应皮,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应脉,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脾应肉,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肝应爪,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肾应骨,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视其外应,以知其五内,即知所病矣。(膀胱言其气之磅因礴而光大也,又言其体之孤悬无倚而光洁也。爪为筋余,齿为骨余。)

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心合脉也,其荣色,(面之色也。)其主肾。肺合皮也,其荣毛,其主心。肝合筋也,其荣爪,其主肺。脾合肉也,其荣唇,(生气通无论曰∶其华在唇四白。)其主肝。肾合骨也,其荣发,其主脾。(合言其气之所应也,荣言其血之所华也。此义生气通天。脏气法时二篇最详,以文繁,故录此。)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病在脾,俞在脊。(俞,应也,非俞穴也。金匮真言曰∶春气者病在头,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xingsewaizhenjianmo-5-1-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六腑以通为用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六腑者,脾,胃,大、小肠,膀胱,三焦是也。《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的特性为“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后世医家对六腑特性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提出“六腑气化宜动不宜 …… [全文]

  • 六腑

    六腑,中医以(一)胃,(二)大小肠,(三)胆,(四)膀胱,(五)命门(三焦附),(六)心包络(膻中附),为六腑,兹分述于下: (一)胃 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云,胃者,水谷气血之海。 …… [全文]

    《止园医话》

  • 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个脏器。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 …… [全文]

  •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黄帝问曰∶人俱受气于天,其有独尽天寿者,不免于病者,何也?岐伯对曰∶五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浓薄结直缓急者。凡此二十五变者,各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也。 心小则安,邪弗 …… [全文]

    《针灸甲乙经》

  • 十六、十二经以原为俞三焦以俞为原

    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神门穴也,)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 …… [全文]

    《针灸素难要旨》

  • 大肠

    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上受胃家之糟粕,下输于广肠,旧谷出而新谷可进,故字从肉从易,又畅也。通畅水谷之道也。手阳明经大肠。 又曰∶回肠当脐右,回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 …… [全文]

    《疡医大全》

  • 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腑一般是指腹腔中那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功能,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中西医论述六腑的功能,大体上还是一致的,但也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三焦是中 …… [全文]

    《中医名词词典》

  • 身形内应脏腑部位篇

    (面窍 体部) 五脏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以候 KT 。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肾者主为外, …… [全文]

    《形色外诊简摩》

  • 二十九、身形候脏腑

    (灵枢师传篇) 黄帝曰∶本藏以身形支节 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 (本藏,即前本经篇名。扪,摸也。循,摩也。言王公之尊贵,谁可得而摩摸?将何所 …… [全文]

    《类经》

  • 六腑以通为用

    生理学术语。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如胃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的泌别清浊,三焦的通调水道等。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转输等主要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必须 …… [全文]

    《中医词典》k~l~m

赞助商链接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