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盗汗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 …… [全文]
虚火
是指真阴亏损,引起的热性病症。伤阴症状明显,临床表现有低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灼热,口干、盗汗,唇舌嫩红或绛,脉虚数等。 …… [全文]
《中医名词词典》
临床表现
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无明确的潜伏期。 (一)主要临床表现 1.原发炎症各种病原菌所引起的原发炎症与其在人体的分布部位有关。如金葡萄多引起皮肤的化脓性炎症、咽峡炎及肺炎,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 …… [全文]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 …… [全文]
《传染病》
临床表现
丝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感染者无症状而血中有微丝蚴存在。潜伏期早者3个月,晚者3/2年,一般约1年。 (一)急性期 1.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呈不定时周期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一次。发 …… [全文]
《传染病》
临床表现
(一)侵袭期 自尾蚴侵入体内至其成熟产卵的一段时期,平均1个月左右。症状主要由幼虫机械性损害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至2~3天内,尾蚴侵入处有皮炎出现,局部有红色小丘疹,奇痒,数日内即自 …… [全文]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3~6月(10日至9年)。 早期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约1/2~1/3病例呈双峰热型,即1日内有2次体温升高(升降幅度超过1℃)。其它热型可类 …… [全文]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瘫痪型的病程大致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 …… [全文]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称之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 …… [全文]
《传染病》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
经对722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医四诊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普通型病例多呈自限性经过,病程在1周左右,以发热、手足口疱疹为主症,其发热呈中低度热,无汗,多伴纳差、便秘或腹泻,舌质暗红或红,苔白腻或黄腻,与其 …… [全文]
手足口病
目录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