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一切痈疽诸疮膏药
论曰∶诸疮之证成肿,或溃或硬,或久不瘥者,皆借膏剂以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附方于后。 治一切疮肿,及伤折。云母膏方 云母 硝石(细研) 甘草(各四两) 槐枝 柏叶 柳枝 桑根 …… [全文]
《圣济总录》
水沉金丝膏
贴一切恶疮。 沥青 白胶(以上各一两,春秋宜用油,夏宜油蜡二钱半,冬宜用油蜡四钱) 上件熔开油蜡,下沥青、白胶,用槐枝搅匀,绵子滤过,入冷水中,扯一千余遍。如疮透了,吃数丸,作剂于疮口填者,亦妙。 …… [全文]
《儒门事亲》
恶肿一切毒疮肿方一十八首
广济飞黄散,疗诸恶疮肿方。 曾青 雌黄 白 石 磁石 雄黄 丹砂(各一两) 上六味各细研,依四方色以药置色处,曾青东方,丹砂南方,白 石西方,磁石北方,雄黄中央,瓦瓮二枚,以黄泥下再三过,使浓五六 …… [全文]
《外台秘要》
沥青疮
病名。因接触沥青而致的疮疡。现代病名。因过敏体质,遇沥青之火毒热气接触肌肤而发。以颜面、颈项、手指、前臂等暴露部位为多见,证见初起者为光亮之红斑,干燥灼热,疼痛瘙痒,继则肿胀,渐起丘疹水泡,严重者 …… [全文]
《中医词典》k~l~m
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当归(半两) 甘草(一两) 山栀子(十二个) 木鳖子(一个)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冷酒调服之。 …… [全文]
《儒门事亲》
治一切恶疮
医所不识者,神效方。赵通判传,名百中字德全。 水银 甘草 黄柏 黄连 松脂 腻粉 土蜂窠着(壁上者,南方多有之,或云KT窠,可上取水银放掌中,以唾杀为泥入瓷器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绢滤,如稀饧,和药末 …… [全文]
《是斋百一选方》
一切疮第一
汉东王先生《家宝》论小儿诸疮疖。夫疮者,皆因脏腑不调,风邪失守而得。或有积毒,或者风化为虫,或则热气有盛,或者惊入皮肤。其大者,是滞于血脉而横出于皮肤之间,若节其气血则易破。若或风缠,则生其瘾疹。或者 …… [全文]
《幼幼新书》
一切丹第二
《本草》治小儿诸热丹毒。 上并以水银服,生银少许,功胜紫雪。 《千金》治小儿丹毒方。 上捣慎火草,绞取汁,涂之良。 《千金》治丹毒大赤肿,身壮热,百治不折方。 寒水石(十六铢,《圣惠》用二十 …… [全文]
《幼幼新书》
治一切恶疮
头上疮。魏监务。 平胃散入腻粉清油调敷之,甚妙。 …… [全文]
《是斋百一选方》
治一切恶疮
遍用药不效者。 陈米饭紧作团,火 存性,麻油、腻粉调敷。苏韬光丁亥年,耳上病碎疮,或痛或痒两月云,此证盖以痰饮之故,只用肥皂烧存性,生油腻粉调敷,用之尤佳。 …… [全文]
《是斋百一选方》
目录
- 作者:张从正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
- 新刻《儒门事亲》序
- 重刊《儒门事亲》序
- 《儒门事亲》后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疮疖瘤肿五十一
- 疮肿丹毒五十二
- 冻疮五十三
- 金疮五十四
- 误吞铜铁五十五
- 鱼刺麦芒五十六
- 蛇虫所伤五十七
- 杖疮五十八
- 禁蝎五十九
- 落马坠井六十
- 妇人月事沉滞六十一
- 血崩六十二
- 腰胯疼痛六十三
- 头风眩运六十四
- 经血暴下六十五
- 赤白带下六十六
- 月事不来六十七
- 妇人无子六十八
- 小产六十九
- 大产七十
- 产后心风七十一
- 乳汁不下七十二
- 产后潮热七十三
- 乳痈七十四
- 双身大小便不利七十五
- 双身病疟七十六
- 双身伤寒七十七
- 身重喑哑七十八
- 怀身入难七十九
- 眉炼八十
- 牙疳八十一
- 夜啼八十二
- 丹瘤八十三
- 疳眼八十四
- 身瘦肌热八十五
- 大小便不利八十六
- 久泻不止八十七
- 通身浮肿八十八
- 发惊潮搐八十九
- 拗哭不止九十
- 身热吐下九十一
- 风热涎嗽九十二
- 水泻不止九十三
- 疮疥风癣九十四
- 甜疮九十五
- 白秃疮九十六
- 疟疾不愈九十七
- 腰痛气刺九十八
- 赤瘤丹肿九十九
- 疮瘾疹一百
- 疮疖瘤肿五十一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撮要图
- 风木郁之病
- 暑火郁之病
- 湿土郁之病
- 燥金郁之病
- 寒水郁之病
- 初之气
- 二之气
- 三之气
- 四之气
- 五之气
- 终之气
- 风木肝酸达针
- 暑火心苦发汗
- 湿土脾甘夺针
- 燥金肺辛清针
- 寒水肾咸折针
- 大寒子上初之气
- 春分上脾二之气
- 小满巳上三之气
- 大暑未上四之气
- 秋分酉上五之气
- 小雪亥上终之气
- 肝之经足厥阴风乙木
- 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
- 心之经手少阴暑丁火
- 小肠经手太阳暑丙火
- 脾之经足太阴湿己土
- 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
- 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 三焦经手少阳为父气
- 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 肺之经手太阴燥辛金
- 肾之经足少阴寒癸水
- 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
- 六门病证药方
- 《内经》湿变五泄
- 胃泄风湿
- 脾泄暑湿
- 大肠泄燥湿
- 小肠泄热湿
- 大瘕泄寒湿
- 《金匮》十全之法
- 《金匮》十全五泄法后论
- 撮要图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