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治疔疮
生蜜与来年葱,一处研成膏。 上先将疮周回,用竹针刺破,然后用疮药于疮上摊之,用绯绢盖覆,如人行二十里觉疔出,然后以热醋汤洗之。 …… [全文]
《儒门事亲》
疔疮
疔疮皆生四肢,发黄泡,中或紫黑,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也。其中或紫黑色有条如红丝直上,仓卒之际,急以针于红丝所至处必刺出毒血,然后以蟾酥丹药于刺处涂之。针时以病者知痛出血即好。否则,红丝入腹攻心,必致危 …… [全文]
《万病回春》
必先问明然后诊脉
《素问·征四失篇》曰∶“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气口,妄言作名,为粗所穷,何病能中?”(此言不问其症之所由起,先与切脉,未免模糊揣度,必不能切中病情者矣。) …… [全文]
《诊家正眼》
疔疮
疔疮皆生四肢,发黄 ,中或紫黑,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也。 □ 〔罗〕丙午岁,予居 城,人多患疔疮。县尹董公谓予曰∶今岁患疔疮者极多,贫民无力医治,近于史侯处得数方,用之者无不效,官给药钱,君当舍手 …… [全文]
《医学纲目》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经曰∶“常以不病调病患。”盖以医者无病,气静息匀,用自己之呼吸,合病患之至数,则太过不及之形见矣。斯时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心如走珠,形似木鸡,不得多语调笑,妄论工拙,珍玩满前,切勿顾盼,丝竹凑耳 …… [全文]
《脉诀汇辨》
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
经曰∶诊脉之道,观人勇怯,肌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浓。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 …… [全文]
《格致余论》
疔疮
证 夫疔疮者,皆由脏腑积受热毒邪气,相搏于经络之间,以致血气凝滞,注于毛孔手足头面,各随五脏部分而发也。其形如粟米,或疼或痒,以致遍身麻木,头眩寒热,时生呕逆,甚则四肢沉重,心惊眼花。盖疔肿初发热, …… [全文]
《古今医鉴》
疔疮
五脏皆可发疔疮,现于形体细考详,若论阴阳分上下,欲知经脏辨何方。 疔名火焰发心经,往往生于唇指中,心作烦时神恍惚,痛兼麻痒 黄红。 毒发肝经名紫燕,此患多于筋骨见,破流血水烂串筋,指青舌强神昏乱。 …… [全文]
《外科心法要诀》
疔疮
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而得名。皆生头面、四肢,发黄 中或紫黑,必先痒后痛,先寒后热,凡人一二日间恶寒发热,四肢沉重,心悸眼花,头疼体痛,稍异如常之证,须宜遍身寻认,如有小疮,与尝患之疮稍异,即是疔 …… [全文]
《证治准绳·疡医》
疔疮
【方歌】五藏皆可发疔疮,现于形体细考详,若论阴阳分上下,欲知经藏辨何方。 疔名火焰发心经,往往生于唇指中,心作烦时神恍惚,痛兼麻痒疱黄红。 毒发肝经名紫燕,此患多于筋骨见,破流血水烂串筋,指青舌强 …… [全文]
《医宗金鉴》
目录
- 作者:张从正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
- 新刻《儒门事亲》序
- 重刊《儒门事亲》序
- 《儒门事亲》后序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疮疖瘤肿五十一
- 疮肿丹毒五十二
- 冻疮五十三
- 金疮五十四
- 误吞铜铁五十五
- 鱼刺麦芒五十六
- 蛇虫所伤五十七
- 杖疮五十八
- 禁蝎五十九
- 落马坠井六十
- 妇人月事沉滞六十一
- 血崩六十二
- 腰胯疼痛六十三
- 头风眩运六十四
- 经血暴下六十五
- 赤白带下六十六
- 月事不来六十七
- 妇人无子六十八
- 小产六十九
- 大产七十
- 产后心风七十一
- 乳汁不下七十二
- 产后潮热七十三
- 乳痈七十四
- 双身大小便不利七十五
- 双身病疟七十六
- 双身伤寒七十七
- 身重喑哑七十八
- 怀身入难七十九
- 眉炼八十
- 牙疳八十一
- 夜啼八十二
- 丹瘤八十三
- 疳眼八十四
- 身瘦肌热八十五
- 大小便不利八十六
- 久泻不止八十七
- 通身浮肿八十八
- 发惊潮搐八十九
- 拗哭不止九十
- 身热吐下九十一
- 风热涎嗽九十二
- 水泻不止九十三
- 疮疥风癣九十四
- 甜疮九十五
- 白秃疮九十六
- 疟疾不愈九十七
- 腰痛气刺九十八
- 赤瘤丹肿九十九
- 疮瘾疹一百
- 疮疖瘤肿五十一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撮要图
- 风木郁之病
- 暑火郁之病
- 湿土郁之病
- 燥金郁之病
- 寒水郁之病
- 初之气
- 二之气
- 三之气
- 四之气
- 五之气
- 终之气
- 风木肝酸达针
- 暑火心苦发汗
- 湿土脾甘夺针
- 燥金肺辛清针
- 寒水肾咸折针
- 大寒子上初之气
- 春分上脾二之气
- 小满巳上三之气
- 大暑未上四之气
- 秋分酉上五之气
- 小雪亥上终之气
- 肝之经足厥阴风乙木
- 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
- 心之经手少阴暑丁火
- 小肠经手太阳暑丙火
- 脾之经足太阴湿己土
- 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
- 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 三焦经手少阳为父气
- 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 肺之经手太阴燥辛金
- 肾之经足少阴寒癸水
- 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
- 六门病证药方
- 《内经》湿变五泄
- 胃泄风湿
- 脾泄暑湿
- 大肠泄燥湿
- 小肠泄热湿
- 大瘕泄寒湿
- 《金匮》十全之法
- 《金匮》十全五泄法后论
- 撮要图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