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脏寒
指婴儿百日内,出现手足逆冷、唇面微青、额上汗出、不思乳食、腹痛肠鸣、泄泻清水、夜啼等症状。是由于产时冷气侵入,或脐带扎缚不紧、寒气内侵所致。指脾胃虚寒。 …… [全文]
《中医名词词典》
婴儿手足搐搦症
【概述】 婴儿手足搐搦症又名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中游离钙减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本病多见于1岁以内人工喂养儿及早产儿,冬末春初最易发病。 本病属中 …… [全文]
脾胃
大意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经文)脾胃盛则善食而肥.多食不伤.过时不饥.脾胃衰则少食而瘦.多食易伤.过时易饥.或虽肥而四肢不举.此脾实而邪气亦盛也.或善食而四肢削瘦.此脾强而邪火旺也.脾胃盛 …… [全文]
《证治汇补》
泄泻
大意 湿胜则濡泻.(内经)脾土受湿.不能渗化.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泄泻.(指掌)泄者.大便溏薄.泻者.大便直下.略分轻重.总属脾虚.(汇补) 内因 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 …… [全文]
《证治汇补》
泄泻
经曰“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又曰∶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多寒则肠鸣飧泄,多热则泄泻。陈飞霞曰∶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 …… [全文]
《推拿抉微》
泄泻
经义 《金匮真言论》曰∶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湿胜则濡泄。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 …… [全文]
《景岳全书》
泄泻
《金匮》下利病脉证并治∶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 …… [全文]
《证治准绳·杂病》
腹痛
(并小腹痛) 薛氏曰∶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用失笑散行散之(按腹痛原文尚有数症,曰因气滞用玄胡索散∶因外寒用五积散;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 …… [全文]
《济阴纲目》
泄泻
脉∶泻脉自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湿缓弱,多在夏月。 泄泻之症,只因脾胃虚弱,饥寒饮食过度,或为风寒暑湿所伤,皆令泄泻。治须分利小便、健脾燥湿为主。 若泻太多而不止者,当用补住为要。若 …… [全文]
《万病回春》
腹痛
〔薛〕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用失笑散行散之。若恶露既去而仍痛,用四神散调补之。若不应,用八珍汤。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用六君子汤。若痛而泄泻,用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泄泻痛而或后重,用补中益气汤送四 …… [全文]
《证治准绳·女科》
目录
最近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