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摘要:《张氏医通》,藿香正气散,调胃承气汤,枳实导滞丸,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小便不利,大便不通,厥阴肝经,血虚腹痛,胃苓汤,香薷饮,保和丸,平胃散,吐清水,承气汤,五苓散,理中汤,二陈汤,黄芩汤,穿山甲,吴茱萸,中医,医学,全文,在线阅读,电子书 。

(小腹痛 腹中窄狭 当脐痛)

东垣云。腹中诸痛。皆由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受伤。寒邪乘虚入客。阳气不通所致。

故卒然而痛。经云。得炅则痛立止。中脘痛属太阴。理中汤。脐腹痛属少阴。真武汤。小腹痛属厥阴。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若夫热病腹痛。热则芍药甘草汤、黄芩汤。寒则理中汤。若脾胃素虚人。饮食不能消克者。六君子加香、砂。若兼外感宿食者。藿香正气散。若但少腹硬满而痛。小便利者。即是蓄血之证。桃核承气汤。小便不利者。即是溺涩之证。五苓散。有心腹大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是名霍乱。急以盐汤灌之。其或清痰留滞于胸膈之间。食积郁结于肠胃之内。皆能令人腹痛。痰则控涎丹。食积枳实导滞丸。

凡治腹痛。必用温散。如台芎、苍术、香附之类。白芍能治血虚腹痛。惟脉弦发热者为宜。

其性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若气虚者服之。反伤脾胃也。绵绵而痛无增减。欲得热手按。及喜热饮食。脉沉迟者。寒也。理中汤加肉桂、香、砂。腹痛用温药不效。痛愈甚。大便秘者。微利之。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紫苏、木香、大黄。虚人。人参养胃汤。时痛时止。热手按而不减。脉洪数者。热也。二陈汤加浓朴、枳实、芩、连、山栀。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二陈加芩、连、木香、枳实、木通。虚人。六君子加香、砂、猪苓、泽泻。感暑而痛。或泻利并作。脉必虚豁。十味香薷饮。感湿而痛。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胃苓汤。如腹中常有热而痛。此为积热。调胃承气汤下之。因客寒作痛者。脉必弦缓。小建中加炮姜。兼气郁脉沉者。更加台芎、苍术、香附。因热作痛。脉必数疾。二陈汤加芩、连、芍药。痛甚。稍加炮姜从治之。若时痛时止。口干恶心头眩。或泻黄沫者。火也。前药勿用炮姜。加大黄微利之。脉沉结或伏。必腹痛。痛引两胁及肩背。皆不得俯仰者。气滞也。二陈加川芎、木香、枳壳、香附。不应。有血也。加蓬术、穿山甲。七情内结。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作时发。发即欲死。七气汤选用。酒积作痛。曲 丸。食积作痛。保和丸。虫痛者。懊 作痛。上下不定。痛有休止。或有块梗起。痛则呕吐清水。当从虫积治之。因疝致痛者。必引睾丸。或小腹有一条梗起。宜从疝治。因触秽致痛。得热汤饮转剧者。是臭毒攻逆也。另详本门。

小腹痛满有三。皆为内有留着。非虚气也。小腹正中为少阴任冲之分野。两傍为厥阴肝经之分野。一属燥结大肠。其证五六日大便不通。按之坚满。绕脐攻痛。小便虽利而黄赤。其脉数实有力。为府邪实结而痛满。大承气下之。若因津血枯涩而结者。其脉虽数而不甚旺。麻仁丸、通幽汤之类。无故而大便不通。少腹微满。尺脉虽数。而必微弱者。蜜煎导之。夏月可用猪胆导。慎不可用攻里之药。攻之胃气受伤。必生他患也。一属热结膀胱。其证溺闭不通。按之虽满而不甚坚。弹之有声激指。其脉数盛有力。而烦渴引饮者。昼甚。五苓散。夜剧。猪苓汤。一属血结膀胱而腹满。其证善忘如狂。或渴欲漱水而不能饮。或喜热饮。仍不能多。小便清利。或反倍于平时。或数欠而不清。大抵邪结膀胱阳分。热邪伤血。虽有蓄血。其人真阴不虚。则小便自清。尺脉必盛。代抵当丸。若反倍于常时者。为邪据下焦。真阳外亡之候。本方去硝减黄倍桂加熟附六七分救之。若缘醉饱入房。强力忍精而致少阴与任督受伤。血结阴分者。此真阴亏损。必致小便涩数。胀满如淋也。生料济生肾气丸。红酒煎服。有妇人经行之时。交合受伤。时时不净而少腹满痛者。此冲脉受伤也。十全大补汤倍用肉桂。若有块绞痛。喜热按。此气血虚而有瘀积也。当归生姜羊肉汤加肉桂、吴茱萸、茯苓、芍药。不应。加人参。又有本来下元虚人。勉力劳役而致受伤。蓄血小腹满痛者。此肝 ……

[阅读全文]

转自:古医密码

原文地址:https://www.guyimima.com/Contents/MuLu/ShuJiNeiRong/zhangshiyitong-13-6-0-0

1 2 3 4 5
请选择评分
赞助商链接
 相关阅读
  • 腹痛

    (小腹痛 腹中窄狭 当脐痛) 东垣云。腹中诸痛。皆由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受伤。寒邪乘虚入客。阳气不通所致。 故卒然而痛。经云。得炅则痛立止。中脘痛属太阴。理中汤。脐腹痛属少阴。真武汤。小腹痛属 …… [全文]

    《张氏医通》

  • 腹痛

    论 《内经》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与涩通)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云云。按《内经》举痛论言寒邪外客而为痛者,甚为详悉,但未能尽述,学人自宜检阅。外有因虚、因实、因伤寒、 …… [全文]

    《医学正传》

  • 腹痛

    □ 〔丹〕腹痛有寒、积热、死血、食积、湿痰。 □ 〔垣〕夫心胃痛及腹中诸痛,皆因劳力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经言得炅则止。炅者,热也。以热治寒,治之正也。然腹 …… [全文]

    《医学纲目》

  • 腹痛(附腹中窄狭)

    腹痛大小分阴阳, 大腹痛,多食积外邪;脐腹痛,多积热痰火;小腹痛,多瘀血及痰与溺涩;脐下卒大痛,人中黑者,中恶客忤,不治。阴证,满腹牵痛,自利或呕,喜按少食,绵绵不减,宜温之。阳证,腹中觉热,甚则大 …… [全文]

    《医学入门》

  • 腹痛

    (小腹痛。) 经脉有正有别,其别分络脏腑部位,邪在正经,则注于别络,而从脏腑所虚之部位而入焉。(胸为心肺部位,肚腹脾胃部位, 胁小腹肝胆部位,腰脊肾部位也。) 邪入则气停液聚,痰血不行,脉络皆满, …… [全文]

    《医碥》

  • 腹痛

    或问腹痛何由而生?曰邪正相搏,是以作痛。夫经脉者,乃天真流行出入,脏腑之道路也。所以水谷之精悍为荣卫,行于脉之内外,而统大其用,是故行六气,运五行,调和五脏,洒陈六腑,法四时升降浮沉之气,以生长化收藏 …… [全文]

    《证治准绳·杂病》

  • 腹痛

    (并小腹痛) 薛氏曰∶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用失笑散行散之(按腹痛原文尚有数症,曰因气滞用玄胡索散∶因外寒用五积散;因怒气用四物加木香、柴胡;因阳气虚弱用四君、当归、炮姜∶因脾虚血弱,用六君、当 …… [全文]

    《济阴纲目》

  • 腹痛

    大意 腹痛有三部.大腹痛者.属太阴脾.当脐痛者.属少阴肾.小腹痛者.属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各有五贼之变.七情之发.六气之害.五运之邪.(必读) 内因 大腹痛.多食积寒邪.脐腹痛.多积热痰火.小腹 …… [全文]

    《证治汇补》

  • 腹痛

    〔娄〕痘腹痛,多是痘毒,当临证消息。〔万〕《内经》腹痛皆属于寒,惟有一证为热,疮疹腹痛,皆属毒热也。诀云∶发热肚中痛, 疮腹内攻,发多防不透,发少更防痈。是已。或有兼食积者。〔翁〕痘疹腹痛者,由毒郁于 …… [全文]

    《证治准绳·幼科》

  • 腹痛

    〔薛〕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用失笑散行散之。若恶露既去而仍痛,用四神散调补之。若不应,用八珍汤。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用六君子汤。若痛而泄泻,用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泄泻痛而或后重,用补中益气汤送四 …… [全文]

    《证治准绳·女科》

赞助商链接
目录

《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简介
综合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详细内容
最近浏览
暂无记录

古医密码 Guyimima.com © 2019-2024 粤ICP备18120864号